首页 > 技术

“装上这只手,我又能和世界握手了”丨全国肢残人活动日

2025-08-17 18:43:36      搜狐   


  2010年,中国残联将每年8月11日定为“全国肢残人活动日”,寓意肢残人轮椅车的两个轮子和两根手杖。这一天,社会各界通过公益活动、政策宣传、无障碍体验等方式,呼吁关注肢体残疾人的权益与需求,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

  据统计,我国肢体残疾人超2400万,他们可能因先天疾病、意外事故、慢性病等导致行动障碍,面临出行、就业、社交等多重挑战。

  但无论境遇如何变化,许多肢残人士依然用乐观和努力书写着自己的生活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因意外失去右手,却用国产智能仿生手重新与世界“握”手的年轻人。

  咖啡豆在研磨机里发出细密的声响。小姜用右手稳稳地握着手柄,左手扶着杯子,动作熟练得像个专业咖啡师。

  那只仿生手闪着金属光泽,精密的关节随着他的动作灵活转动。路过的人总会多看两眼,但姜颂宁已经习惯了这种注视。

  “我现在特别喜欢给人冲咖啡。”他一边调试研磨度,一边说,“我在截肢后,根本无法想象我还可以做咖啡,但是现在我还能做拉花了。

  17岁那年,他还在上高中。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他在家人的工厂里帮忙,因为机器操作的意外,他的右手受伤截肢了。本应像其他高中生一样备战高考的他,生活轨迹发生了180度的转变,截肢后的几个月是最难熬的时光。他整天窝在家里,吃饭需要帮忙,开门都费劲,更别说做家务了。家人从来不说什么,但他能感受到他们的担心和无奈。

  截肢后的几个月,山东有几家装配机构曾向他推荐假肢,但考量再三,他没有选择这些产品。转机出现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叔叔去成都出差,在一个展会上看到了一款智能仿生手,回来后兴奋地告诉他:“有个国产的假肢,看起来挺厉害,要不试试?”

小姜在链博会上展示仿生手

  第一次戴上那只手的场景,他记得很清楚。工作人员帮他假肢安装好,调试过后,奇迹发生了——当他想做哪个动作时,这只手就会开始动,手指缓缓弯曲、伸展,做出他脑海中的动作。那一刻,他瞪大了眼睛,像个第一次看到魔术的孩子。

  这种震撼延续到了回家之后。家人围着他,看着那只手灵活地抓取东西,都觉得不可思议。消息很快传开,亲戚朋友都跑来看稀奇,问东问西的。最有意思的是小孩子们的反应——他们会瞪着圆圆的眼睛,兴奋地喊着“钢铁侠”、“灭霸”,还认真地问能不能弹响指。每次听到这样的问题,他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小姜在活动中展示弹琴,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刚装上一个月,他就想挑战一下自己——骑电动车回家。为了增加摩擦力,他用布带在仿生手外绕了几圈,然后小心翼翼地上了车。5公里的路程一路顺畅,那种重新掌控生活的感觉让他兴奋不已。

  后来,他又用它骑三轮车、掰苞米、干农活。戴上这个假肢,他觉得自己已经和健全人一样,右手真的“回来了”。他甚至背上行囊去爬了泰山,沿途拿东西、抓扶手都不在话下。

  这只仿生手让他重新发现了生活的可能性。他可以拿起纸巾、名片这样的小物件,也能用拿起比较重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尝试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比如练琴,手指在琴键上的每一次触碰都让他感到新奇。

  为了挑战自己,他还专门去了一家专为残疾人开设的咖啡培训班学习做咖啡。从萃取、打奶泡到拉花,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准的手部控制。刚开始时动作还有些生疏,但慢慢地,他发现仿生手在这些精细操作上表现得相当出色。现在他不仅能熟练制作各种咖啡,还会在公司给同事们做咖啡喝。

  在大学期间,他就与强脑科技团队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参与了多次新功能测试和产品展示。眼下,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未来的国产智能假肢研发与迭代中,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不仅是使用者,更是参与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让假肢在精细度、舒适度以及感知能力上不断提升,让更多像他一样的人用上更适合、更智能的假肢。

  装上这只手,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节奏,也找回了和世界互动的勇气。无论是在咖啡机前细细打磨香气,在琴键上流淌音符,还是在人群注视的展会舞台上自信展示,他都愿意举起这只手,去触摸、去创造,去握住属于自己的未来。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