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2025医院SPD服务质量报告:价值共识已达成,行业进入分化期

2025-11-20 20:40:44      中华网   


  近日,《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联合好医工研究院共同发布《医院SPD服务质量调研报告》,对全国医疗机构SPD项目建设质量与服务体验进行系统评估。本次调研回收有效问卷200余份,覆盖95.31%的三级医院,调研对象为医学工程、总务处、设备科、SPD项目小组等关键科室负责人,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状诊断与优化指南。

  一、价值确证:降本增效显著,SPD成管理刚需

  调研显示,SPD模式在医院管理实践中展现出多维度价值。

  在“培训支持”“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方面评分均超4.10分,有效回应了医院控本提效的核心诉求;“应急响应能力”与“配送及时规范性”表现突出,保障了临床物资供应的可靠性;项目落地的“工期规划”与“团队沟通”也获得较高满意度,体现了服务商成熟的项目管理能力。SPD已成为医院高效运营与精益管理的重要支撑。

  二、模式抉择:“纯第三方服务”以专业与公正胜出

  调研数据显示,59%的医院选择“纯第三方服务模式”,且其在建设成效、智能硬件配置、物资供应、库存管理、配送服务及沟通等维度全面领先。

微信图片_20251120201104_2616_40.png

不同SPD模式在医院实践中的对比(来源:大医疗)

  其优势源于中立立场带来的信任基础。纯第三方服务商不与物资销售绑定,能更专注于服务本身,有效规避“统方风险”与“商业贿赂”等合规隐患。相比之下,带有销售属性的商业公司模式虽在项目实施初期略有优势,但在长期服务的专业深度与合规保障方面仍存不足。

  三、技术痛点:系统稳定性与硬件可靠性待提升

  尽管价值获得认可,技术环节仍是影响用户体验的主要瓶颈。在七个服务质量维度中,“软件平台使用”和“智能硬件配置”问题最为集中。

  软件系统:数据准确性获肯定,但系统稳定性低于4分,“卡顿、闪退”等问题被频繁提及,这与医院期望的流畅、稳定运行存在差距。

  智能硬件:体验感与故障率直接影响临床工作效率,成为拉低整体满意度的短板。

  这表明,医院对SPD的诉求已从“有无”转向“优劣”,系统稳定与硬件可靠成为竞争关键。

  四、格局分化:服务商与区域发展呈现分层

  此外,报告还呈现出明显的“分层效应”。

  服务商分层:头部企业(国医科技4.16分位列第一)与尾部厂商差距达0.22分,专业服务能力开始分化,行业马太效应初显。

微信图片_20251120201103_2615_40.png

SPD服务商综合实力对比(来源:大医疗)

  区域发展失衡:浙江、河南等省份得分领先,在“配送服务质量”“服务沟通与问题处理”“项目建成后成效”等方面能力较强,而多个省份因配送与硬件等短板落后,反映出SPD服务品质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集中度及政策推动力度紧密相关。

  这一结果提示,在推进SPD建设过程中,需关注区域均衡发展,通过标准化输出与资源倾斜,提升中西部与欠发达地区的供应链水平。

  五、未来路径:从项目交付迈向生态共建

  针对现存问题,报告提出五维改进建议,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战略层面:推动SPD成为医院“一把手工程”——只有高层重视,才能打破部门壁垒,实现流程再造,避免碎片化建设。

  技术层面:构建开放可扩展的平台——医院需要的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能支持二次开发、与HIS等系统无缝对接、并预留未来升级接口的生态基座。

  服务层面:建立标准化流程与培训体系——通过统一服务流程、加强驻点团队培训,提升服务一致性与专业性。

  合规层面:构建“全周期监管”机制——定期开展合规审查,重点防范统方风险、商业贿赂,确保SPD运营符合医疗行业法规。

  成本层面:探索“按服务效果付费”模式——将服务商的利益与医院耗材节约和管理效率的提升深度绑定,实现真正的合作共赢。

  本次调研结果表明,SPD目前已经处于从“有价值”到“高质量”的关键转折点,其降本减负、提质增效的价值已被验证,但技术稳定性、服务专业度、合规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对医院而言,重点在于选择适宜模式与服务商,推动SPD与医院管理体系的深度融合;对SPD服务商而言,持续聚焦技术升级与标准化服务,提升与医院协同,才能在分层竞争中占据优势。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