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1 12:19:35 中华网
在跨国科技协作场景里,“网络断流” 和 “语言壁垒” 堪称两大痛点 —— 海外研发会议卡成 PPT、技术直播因信号波动掉帧、外籍专家发言靠翻译软件 “猜词”…… 直到上手飞猫 AI WiFi,才发现这台设备把 “通信稳定性” 和 “AI 交互” 的协同做到了极致。
先拆解它的网络硬实力:这份底气源于飞猫在通信行业 20 余年的深耕积累 —— 从早期的移动数据服务到如今的智能连接解决方案,它见证过不同行业用户的网络痛点,也积累了应对复杂场景的实战经验。从用户需求出发,提供灵活的套餐选择和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基础保障。
更值得科技圈关注的是它的AI同声传译技术架构:核心竞争力来自与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的深度协同 —— 并非常规的第三方 API 调用,而是基于星火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技术优势,定制了专属离线实时翻译引擎,在技术术语准确性、语义连贯性上实现突破。目前已支持 11 种主流语言(中、英、日、韩、法、俄语、越南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阿拉伯语)及 1 种方言(广东粤语),覆盖全球多数科技合作高频场景。比如芯片领域的 “clock skew 优化方案”、新能源行业的 “energy density 参数”,系统能快速识别并匹配专业译法,避免术语偏差。AI 的同声传译功能让跨国视频会议变得更加高效,即使是外语发言也能即时理解,这对于需要报道国际新闻的媒体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而对科技团队而言,与海外技术视频会议沟通后,中文译文同步弹出时还附带了行业常用缩写注解,会后直接导出带发言人标识、时间戳的多语言纪要,更可以生成结构化会议纪要,仅用 10 分钟就完成了原本 2 小时的整理工作,协同效率大幅提升。
飞猫的创新点在于:它没把 “网络” 和 “AI” 当成两个独立功能,而是通过底层技术整合,让 “随时随地可提供稳定网络” 成为 “AI 传译” 的基础 —— 毕竟再强的翻译功能,遇上断网也只能沦为摆设。这种 “场景化技术整合”,或许正是便携智能设备的下一个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