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11:55:52 中华网
在钱塘江潮与新加坡湾的浪潮交汇之处,一场跨越山海的战略合作正悄然改写财富管理的格局。江南协会与新庚资本私人有限公司的携手,不仅是浙商精神与国际资本的深度对话,更是传统商道智慧与现代金融科技的创新融合。这一合作以 “财富新征程” 为起点,在资本流动、产业升级、社会责任等维度构建起全方位的战略协同体系,为全球商业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一、商道基因与资本力量的共振
江南协会的诞生,源自 2006 年八位浙商 “传承商道、整合资源” 的初心。从江南会到江南协会,其核心始终围绕着 “抱团共生、义利并举” 的浙商精神展开。这种精神在缅甸地震救援中化作超百万物资的紧急驰援,在传统工艺保护中演变为苏绣青瓷的现代新生,更在商业互助中形成 “江湖令” 式的资源聚合机制。截至 2025 年,协会已构建起覆盖全球的跨行业资源网络,会员企业涵盖科技、制造、文化等多个领域,年交易额突破万亿规模。
新庚资本作为新加坡顶级自营交易公司,以技术驱动金融市场流动性为核心竞争力。其自主研发的交易模型在商品、期货、数字货币等领域实现毫秒级响应,管理资产规模超 1000 亿美元。2024 年获得中国证监会 QFII/RQFII 资格后,新庚资本正式开启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成为连接东南亚资本与中国实体经济的重要桥梁。这种国际化视野与技术优势,恰好与江南协会的产业资源形成互补。
二、战略合作的多维突破
1. 跨境资本通道的立体化构建
双方将依托新庚资本的 QFII/RQFII 资质,打通新加坡与中国内地的双向投资渠道。江南协会的会员企业可通过新庚资本的全球交易网络,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套利与做市交易;同时,新庚资本将优先投资江南协会推荐的科创项目,如铜基新材料龙头江南新材的 IPO 战略配售。这种 “产业资本 + 金融资本” 的闭环模式,预计未来三年将引导超 500 亿元跨境资本流向中国硬科技领域。
2.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度融合
江南协会的专项环保基金与新庚资本的 ESG 投资团队将联合发起 “绿色财富计划”。双方计划在长三角地区布局氢能装备、智能电网等绿色项目,例如借鉴江南农商银行的 “常绿贷” 模式,为环保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同时,新庚资本的量化模型将用于评估绿色项目的碳收益,探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的创新路径。
3. 科技赋能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创新
针对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领域,双方将成立 “江南新庚科创基金”。该基金首期规模 50 亿元,重点投资机器人核心部件、卫星数据应用等细分赛道。新庚资本在半导体领域的投资经验(如光刻机核心企业全覆盖),将与江南协会的制造业资源形成联动,推动 “技术 - 产品 - 市场” 的全链条落地。例如,双方已初步达成对某商业航天企业的联合投资意向,计划在低轨卫星通信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三、社会责任与商业价值的共生逻辑
1. 公益慈善的全球化实践
江南协会的 “低调做事,高调公益” 理念与新庚资本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深度契合。双方将联合发起 “山海公益基金”,首期捐赠 1 亿元用于教育帮扶与灾害救援。例如,借鉴江南协会在云南山区的 “硬件 + 软件” 双轮驱动模式,基金将在东南亚国家建设 10 所数字化学校,并同步开展教师培训计划。2025 年 4 月,双方已向缅甸地震灾区捐赠价值 200万元的物资,开启跨国公益合作的序幕。
2. 文化传承的资本化探索
在江南文脉的传承上,双方创新性地提出 “文化 IP 金融化” 方案。新庚资本将为江南协会的 “江南文化复兴计划” 提供区块链技术支持,对苏绣、青瓷等非遗技艺进行数字确权,并发行文化主题 NFT(非同质化代币)。这种将传统工艺转化为可交易资产的模式,预计将带动相关产业年增长 30% 以上。同时,双方计划在新加坡设立 “江南文化中心”,通过数字孪生技术重现江南园林的时空美学。
四、未来图景:从财富管理到生态共建
此次合作的深远意义,在于构建了一个 “资本 - 产业 - 社会” 的三维生态系统。在资本层面,双方将通过跨境套利、量化交易等工具提升财富管理效率;在产业层面,聚焦硬科技与绿色经济实现价值链升级;在社会层面,以公益与文化项目履行企业公民责任。这种模式不仅为会员企业创造超额收益,更将推动整个商业生态向可持续方向发展。
正如江南协会轮值会长在合作签约仪式上所言:“真正的财富,是让资本流动成为文明进步的溪流。” 新庚资本 CEO 则表示:“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让金融服务回归于人。” 这一战略合作的价值,或许正在于将冰冷的数字转化为温暖的社会价值,让商业成功与社会责任形成良性循环。当钱塘江的潮声与新加坡港的汽笛共鸣,一个融合东方智慧与国际视野的财富新时代已然来临。
此次江南协会与新庚资本私人有限公司的合作,不仅是业务层面的互补与整合,更是企业文化和发展理念的融合。江南协会秉持的“传承商道、整合资源” 与新庚资本致力于 “价值创造与责任担当” 高度一致,这为双方的长期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双方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不断深化在各个领域的合作,通过技术创新、资源整合、市场拓展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