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蘑菇车联中标新加坡L4级自动驾驶巴士项目,激活中国自动驾驶产业链全球机遇

2025-10-11 10:03:26      西盟科技资讯   


  当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在近日宣布,由MKX Technologies、蘑菇车联(MOGOX)与比亚迪组成的联合体,中标该国首个L4级自动驾驶巴士官方项目时,这则消息不仅在自动驾驶行业引发震动,更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技术从“国内验证”迈向“国际认可”的关键跨越。

  值得关注得,该项目是新加坡将L4级自动驾驶巴士纳入公共交通系统的首个项目,不仅承载着新加坡构建智能交通体系的战略愿景,更成为中国自动驾驶全栈技术解决方案走向全球舞台的“试金石”,而蘑菇车联作为核心技术提供方的脱颖而出,背后是中国自动驾驶产业多年积累的技术实力、落地经验与商业化能力的集中体现。

  深入拆解这场全球竞标背后的技术博弈、生态协同与场景适配逻辑会发现,蘑菇车联的胜出绝非偶然,是从技术突破到生态输出、从场景打磨到标准共建的系统化突破,这一项目折射出的是中国科技企业改写全球智能交通格局的底层实力。

  新加坡的智能交通宏图

  要理解此次中标事件的重量,首先需要置身于新加坡的交通战略蓝图之中。作为一个土地面积有限、人口密度高的国家,新加坡长期面临着交通效率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

  自动驾驶技术,尤其是应用于公共交通的自动驾驶巴士,被LTA视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抓手。一方面,巴士路线的相对固定性降低了自动驾驶的场景复杂度,适合率先实现规模化落地;另一方面,L4级技术的高安全性与自主性,能有效缓解新加坡巴士司机短缺问题,同时减少人为驾驶失误导致的交通事故。

  正是基于这些现实考虑,LTA在今年1月正式启动自动驾驶巴士服务试点项目招标,明确提出三年内实现自动驾驶巴士与普通巴士一同运营的目标,这意味着项目不仅是技术验证,更指向商业化落地的终极方向。

  此次新加坡试点项目的核心载体,是两条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的线路:纬壹科技城191号线路,以及滨海湾和珊顿大道的400号线路。这是自动驾驶巴士首次被纳入海外公共交通系统,应用于城市日常公交线路之中,恰恰凸显了项目的标杆价值。

  在此之前,全球多数自动驾驶巴士试点集中在封闭园区(如大学、景区、科技园区)或景区,场景相对简单,与真实的城市公交场景存在差距。而新加坡此次选择的两条线路,完全是开放的城市公交场景。

  而这两条线路不仅连接了科技园区,还连接滨海湾邮轮中心、滨海湾花园、珊顿大道等核心商业与休闲区域,游客密集、车流复杂(包括私家车、出租车、非机动车),且面临高峰期人流激增等突发情况,是典型的复合型城市公交场景。

  作为被全球自动驾驶企业视为最难进入的市场之一,新加坡严苛的法规认证、复杂的城市场景、高要求的运营标准,构成了三道难以逾越的壁垒。而蘑菇车联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够满足LTA相关技术要求,足以证明其技术已突破园区景区的局限,具备进入城市公共交通主干网的能力。

  从“产品出海”到“技术生态出海”

  过去,中国科技企业出海多以产品出海为主,比如手机、家电,而自动驾驶的出海,正在走向“技术+生态出海”。蘑菇车联不仅输出L4级自动驾驶技术,更联合本地伙伴MKX Technology与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构建了一套“本地运营+核心技术+整车制造”的完整生态。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

  第一,避免“单打独斗”的风险,通过本地伙伴对接政策与市场,降低跨国运营的门槛;

  第二,提升“本地化适配”能力,结合本地需求调整技术方案,而非“一刀切”式输出;

  第三,有助于构建长期竞争力。生态伙伴间的深度绑定,有助于后续拓展更多项目,比如新加坡未来可能新增的自动驾驶线路,或者满足全球其他城市或国家的自动驾驶接驳需求,形成“滚雪球效应”。

  这种技术生态出海模式,未来有望被更多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借鉴。例如,在东南亚、中东等自动驾驶需求旺盛的地区,通过与本地交通运营商、车企合作,快速打开市场。

  作为一个对技术标准、安全要求极高的发达国家,新加坡选择中国科技企业的L4级解决方案,实则是对中国自动驾驶技术标准的认可。未来,随着更多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出海,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标准话语权将逐步提升。例如,在L4级自动驾驶巴士的安全标准、数据规范、运营流程等方面,中国科技企业的实践经验有望被纳入国际标准,为全球自动驾驶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科技出海的又一张“新名片”

  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自动驾驶是为数不多的中国与欧美站在同一起跑线的赛道。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最复杂的城市场景、最丰富的政策支持(如国内多个自动驾驶测试区、数据安全法规),这些优势正在转化为出海竞争力。

  蘑菇车联的案例证明,中国自动驾驶企业已具备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能力。Waymo、 Cruise等欧美企业虽在技术研发上起步早,但在规模化落地与成本控制上,中国企业更具优势。

  蘑菇车联的MOGOBUS在中标前已完成200万公里真实道路运营,服务超20万人次乘客,这些数据并非来自封闭园区,而是来自中国10余个城市早晚高峰、成都大运会的密集人流、上海F1赛事的高规格接驳等复杂场景。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与商业化落地,中国科技企业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成为中国科技出海的新增长极。不同于多数科技企业技术输出即终点的出海逻辑,这一项目的真正价值,在于打通了中国自动驾驶从“技术可行”到“全球可复制”的关键链路,不仅让新加坡的智慧交通转型有了落地样本,更让东南亚乃至全球高密度城市看到了成本可控、更好适配的智慧交通升级路径。

  这更是中国自动驾驶产业链集体突破的缩影,其通过核心技术带动配套产业的模式,让国内的传感器、域控制器、云服务等企业,借由新加坡这个“跳板”,进入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

  当人们讨论自动驾驶时,往往聚焦算法精度、传感器性能,却忽略了最核心的要素——“信任”。没有信任,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走进日常公共出行;没有信任,中国科技出海只能停留在产品买卖的浅层阶段。

  2026年,当自动驾驶巴士载着新加坡民众穿梭于滨海湾的高楼与花园之间时,它承载的不仅是乘客,更是中国科技在全球建立的可靠形象,这种形象比任何技术参数都更有力量。

  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全球市场的逐步开放,中国科技企业有望在更多国家的智慧交通建设中发挥作用,让自动驾驶成为继高铁、5G之后,中国在科技领域又一张闪亮的新名片。而这,不仅是中国企业的机遇,更是全球交通转型的福音,因为技术的终极价值,永远是让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