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没有办公室的“跳海”,如何通过飞书把酒馆开到全国?

2024-06-15 12:44:40      西盟科技资讯   


  晚上八点,不少打工人会来到位于大钟寺的跳海,拿起一杯“夕阳小茉莉”,散散“班味”。

  作为年轻人喜欢的酒馆品牌,跳海拥有一股神秘力量,让大厂打工人、金融从业者、编剧等各行各业的人齐聚这里,开启夜间光合作用。

  创始人梁优说“跳海”代表了一种年轻人对世界的追问和决绝的态度。这种精神辐射到了跳海的社群、活动和门店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这里,没有点歌服务,没有斗地主、摇骰子这种酒桌小游戏,但有来自不同背景的打酒师、充分尊重个体表达的社群活动,让它成为了“打工人的避难所”“成年人的游乐场”。

  鲜为人知的是,拥有 14 个城市 28 家门店(含筹开中)的跳海,其实只有 100 多位正式员工。不售卖餐食,热衷于举办各类活动,他们的坪效却是同类酒馆的 4~5 倍。

  那么,跳海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在跳海,没有办公室

  走进跳海,你会发现,店员数量不多,而且他可能是兼职打酒师。兼职打酒师起源于梁优想从老板的身份中解放出来,我们“邀请所有的朋友们走进吧台,去做一天的老板,或者打酒师,他可以决定这个空间能发生什么内容。”

  大部分兼职打酒师白天都要上班,而大家把在工作 8 小时之内不能承载、表达的能量,来跳海发挥,即“人闲时能量库存的变现”。

  虽然跳海有 100 多位员工,6000 多位兼职打酒师,但它跟很多公司不太一样,在跳海,没有那么明显的上下级关系,每个人都被平等地尊重,有足够的权力和充分发挥的空间。跳海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沟通,建立共识,而不是以一种简单的行政式的命令去布置一个活动,他们希望,context not control。

  跳海也没有办公室,员工白天可以去任何一个跳海的店铺把它当成工位办公,他们形容自己在跳海有一个元宇宙工位。

  横跨14个城市的飞阅会把高效落到实处

  当跳海在北京、广州开始出现不同地域之间的协作,跳海选择飞书作为他们的办公软件,通过提高效率释放大家的时间和精力,这样才有可能做更多个性化的表达,推动员工去系统化思考、组织自己的工作,达成目的。

  在经验的沉淀上,跳海确保整个组织的认知或者行为方法能够具象化成一个文档,来评价和描述事情,再去迭代。不停留在模糊观点的讨论,而是通过组织的会议,进一步的思考去进一步去提升。活动落地后,活动目的、时间方案和最后效果的呈现都会在文档里面做详细的复盘,可以随时回顾,其他城市在借鉴时也能省掉询问的步骤。

  区别于耗时低效的讨论,跳海尽可能把会议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基本不开 30 分钟以上的会。负责跳海大运营的聂艺博介绍,“所有城市市场负责人每周开大市场会,是通过飞书飞阅会的形式。开会前大家把过去一周发生的活动以图文的方式呈现出来,写下做得比较好的三个部分和有待优化的三个部分,提出一些可能性的问题和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会上沟通,主要是彼此之间对于核心问题的讨论和建设性观点的表达。

  开店过程中,跳海会用飞书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流程,分不同的阶段,再用文档进行具体的解释和描述。把所有物品清单的多维表格以及 SOP 的文档给新的城市主理人,明确在什么样的阶段可以做到什么样的事情。

  具体到门店管理上,所有的酒水进货、销售,跳海用飞书的进销存系统完成,它其实是一张多维表格,北京跳海stage(三里屯店)主理人 Mino 补充道,“从表格里面可以看到酒水的品类,每个月酒水的进货量、销量、进货日期,这样可以保证每一次卖出的酒都是比较新鲜的,快速地算出成本跟收益,调整酒单。”

  一张表搞定 6000 多位兼职打酒师的排班

  “对于想成为打酒师的用户,最开始跳海在线上加好友保持联络,人多起来之后管理和通知信息不太方便。”北京跳海后海店主理人十三说。现在,跳海用飞书的报名表单给大家一个链接,可以通过多维表格生成的问卷,填写自己的基础资料,比如昵称、MBTI、星座,还可以嵌入照片,后台会收集到资料库。

  每周日下午,大家开始排班抢号,基本几十秒,一个城市的排班就完成了,大家要拼手速,店长也会结合店内实际需求来定。实习结束之后,当天店铺的负责人会给打酒师写实习备注,实习三次通过后可以成为正式打酒师。

  跳海关注青年文化的状态,想提供给年轻人都市的共用客厅,让大家足够放松,调整心情,再回去面对真正的生活挑战。定期在跳海 stage 举办的舞蹈类活动,飞书作为报名工具,可以便捷地收集老师们的信息,协调演出时间。

  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

  创业不是闭门造车,跳海希望跟客人朋友在一起,每天在店铺发生的活动、发生的事情,大家的喜好、讨论都能够被看见、被调侃,基于这些朋友们的观点、行为可以迅速调整运营策略跟市场策略。每一个城市是章鱼的触须,每个店铺的吧台是触须上的吸盘,以此和朋友们建立连接,这就是跳海内部著名的八爪鱼理论。负责跳海大运营的聂艺博说,“只有更多伸出这样的触角,才能更有所谓的第一现场感,知道来跳海喝酒的人在交流什么,表达什么,以及想要什么。”

  作为罗翔的学生,跳海创始人梁优比较偏自由主义,他在跳海保留了个体表达的空间和场域,希望更多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他的朋友、聚落和同温层,发起他的活动。跳海想往不同的业态扎根,“做一个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码头”,而它的前提就是尊重所有人的表达,使用尊重每个客人朋友的工具。

  跳海想开到更多有年轻人的地方,开到有更多想散 “班味” 的人的地方,开到有更多工作 8 小时无法承载自己的能量、人生价值取向的人的地方。它想探索年轻人聚在一起,有没有可能保留人的尊严跟差异性,以及人的希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