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共议“AI+”新风口!2024 IN-TECH“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沙龙在中关村壹号成功举办

2024-04-29 17:47:44      西盟科技资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 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充分发挥中关村科学城北区资源优势,4月26日下午,2024 IN-TECH“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沙龙在中关村壹号U Space隆重举行。

  此次沙龙作为中关村论坛年会配套活动——2024(第四五)中关村硬科技嘉年华的一部分,旨在促进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产业的引领和发展,探索人工智能+的广阔发展空间,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AIGC等热点话题,突出AI创新落地应用与产业协同创新,展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态的发展活力,促进海淀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魏凯、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张成文以及来自百望股份、中科驭数、和隆优化、九章云极、中工互联、生数科技、浪潮计算机、铅笔道、航天智控、中科海微、天数智芯、凌云光、翠湖基金等企业的专家和企业家们齐聚一堂,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共话发展新质生产力。近百位硬科技领域的嘉宾及多家媒体代表莅临听会,数万人通过线上直播观看,干货满满。

  徐晨在致辞中表示,北京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共性需求,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的发展,如今正围绕国产AI算力芯片的高速互联,打造北京解决方案,解决算力卡脖子问题。未来将充分发挥北京市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资源和产业聚集优势,加强市区联动,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钱程在致辞中提到,海淀区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是首都的经济强区、科教强区、人才强区,也是创新创业的沃土和企业发展的摇篮。海淀区将快速构建一个开放、协同的创新应用生态,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飞速发展,共同见证海淀区成为全球AI创新的策源地,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张光沉在致辞中提到,实创股份公司一直致力于为科技企业提供“空间+产业+服务+投资+新技术赋能”的集成解决方案。所属中关村壹号作为海淀人工智能标志性园区,目前已经聚集了50余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实创股份作为海淀开发建设主力军,将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优化产业布局、加大配套建设等形式,为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的科学城和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贡献力量。

  聚焦热点,话创新谋发展

  在主题分享环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魏凯在《人工智能+的广阔空间》主题分享时提到,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产业创新的关键抓手和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为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价值和作用提供了新的舞台。虽然大模型全面提升AI技术能力,赋能场景不断拓展,有望带动全行业智能化升级,但我国大模型应用探索尚处于早期,规模化落地仍存在诸多挑战,大模型技术仍待完善,应以“全面加强平台建设、数据治理、运营管理、风险管控四大支柱建设”为重点,推动大模型产业创新发展。

  随后,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张成文进行了《大模型浪潮》主题分享。他表示,大模型迭代速度与应用速度越来越快,SOTA模型往往几天之内就被超越,我国已备案生成式AI服务超过100个,这些标志着当前进入了大模型应用时代,应用效果成为体现大模型价值、提高大模型技术的关键,需遵循“从场景中来,到场景中去”的理念,他认为大模型的应用有6种范式、应该分成3步以及4个阶段进行落地,但在具体实施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并且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数智融合将成为实现“数据要素×行动“、”人工智能+行动”的基础,从而为各行业带来有益的变革。

  思想碰撞,洞见AI发展趋势

  洞见AI大模型技术的创新应用,畅聊人工智能+时代的新拐点。在接下来的圆桌讨论环节,百望股份首席运营官金鑫、中科驭数高级副总裁张宇、九章云极CEO方磊、中工互联创始人智振、生数科技副总裁陈鑫以及浪潮计算机生态合作部总经理韩君辉围绕“洞见AI大模型技术创新应用发展趋势”主题共同探讨了大模型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前景及其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影响,铅笔道联合创始人薛婷担任主持。

  百望股份首席运营官金鑫介绍,目前百望股份服务了全国1800多家企业的财税数字化,在服务企业过程中,也积累了海量的数字资产,构建了统一的数字化平台,在大模型和小模型的应用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实践。百望股份刚刚发布了百望云金盾企业合规大模型,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于财税合规领域,逐步替代专家经验来识别企业合规经营风险,大模型正在悄然推动财税管理变革。

  中科驭数高级副总裁张宇深入剖析了DPU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价值,强调DPU以其独特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有效卸载CPU的网络、存储与安全等任务,释放计算资源专注于AI算法执行,从而大幅提升AI系统的整体性能与能效。张宇还分享到,中科驭数打造了涵盖云原生DPU软硬一体加速、RDMA/RoCE AI计算网络、NVMe-oF高性能存储、灵活存算分离架构、DPU硬件级安全隔离以及数据中心资源池化与统一调度的丰富产品矩阵与解决方案,不仅仅能够助力AI算力底座的整体性能提升,也为用户提供了更高效更完整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有力支撑各类AI应用的快速发展。

  九章云极CEO方磊介绍,九章云极提供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同时是算力建设的核心厂商,帮助地方政府和大企业构建智算中心。人工智能所有的落地可归结为一个思靠框架:数据+算法=模型。小模型时代“+”里最大的成本是人,到大模型时代“+”里最大的成本是算力。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是5-10年长期的事儿,2-3年内全球确定在做的是基础设施,即算力的建设,也是未来5-10年AI深刻变革所有行业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中工互联创始人智振介绍,公司主要做工业软件和工业人工智能,深耕了16年,去年6月发布了全国首个工业大模型——智工·工业大模型,在知识问答领域做到了95%的准确率,并且实现了零幻觉,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脚踩地,眼看天”,大模型技术落地应用必然是在垂直领域里有足够优势的企业。技术壁垒、场景壁垒和数据壁垒,哪个更大,哪个占优。

  生数科技副总裁陈鑫表示,公司成立一年多,在学术上走的比较靠前,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及应用建设者。基于自研产业级多模态大模型,生数科技目前正面向图像创作、3D资产创建等细分场景打造垂类应用。未来,会推出面向C端的产品。坚信,只要数据足够多,模型体量足够大,一定会有通识的模型出来,在某个阶段一定会引发生产力革命。未来所有的垂类模型都会在一个基础的大模型之上运作,服务全人类。

  浪潮计算机生态合作部总经理韩君辉介绍,浪潮是全球最大的AI服务器供应商,正在积极布局基于国产化算力人工智能底层的底座。近几年浪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重要概念——智算力就是创造力。“新质生产力”新在科技的创新、模式的创新,围绕新质生产力相关顶尖内容,浪潮在持续不断地加码投入。

  铅笔道联合创始人薛婷认为,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已经完全离不开AI大模型。前段时间,联想发布了AI电脑,华为发布了AI手机,明年此刻可能我们手里所有使用的设备都是AI+了。

  智慧凝结,畅聊AI+新拐点

  产业界将2024年视作“AI应用元年”,人工智能产业迎来爆发的拐点。“人工智能+”如何融入千行百业,成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环节,与和隆优化董事长于现军、航天智控董事长曾志生、中科海微创始人李栋、天数智芯副总裁郭为以及凌云光副总裁卢源远,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话题进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翠湖基金董事长石军担任主持。

  和隆优化董事长于现军介绍,和隆优化成立20年来,一直致力于流程行业智能生产、智能制造国产化软件的研发与推广,在钢铁、热电、水泥、化工这些“两高一低”的行业已改造了2000多条大型的生产线。人工智能+千行百业大有前途,但在制造业要比生活领域难的多,只懂IT语言不行,还要懂工业语言,在人工智能+制造业领域,要怀有敬畏之心,要做好两个融合: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人工智能与多专业要高度融合。

  航天智控董事长曾志生介绍,航天智控主要给重型流程工业做故障诊断,简单说就是工业设备的“三甲医院”和“体检中心”。在工业领域,大模型幻觉零容忍,对质量要求非常高。而在每个专业领域,顶尖的“大国工匠”人数非常少,把他们的专业知识转变成智能语言,再与工业大模型做融合训练应用,即把“地派”的知识与“天派”融合,互为天地,如此,才能实现AI大模型在各个行业的繁荣应用。

  中科海微创始人李栋说道,“中科海微主要做的是端边侧智能设备操作系统,比如给智能盒子、边缘的服务器、各种智能传感器配置操作系统,希望能把有算力的端边侧设备变成智能时代里算力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形成端边云一体化的算力基础设施系统。我们可以自主形成基于国内算力平台的软件生态的演化。中科海微一直在部署自己的内核和自己的虚拟化系统。”

  天数智芯副总裁郭为介绍,天数智芯是一家通用GPU的生产商,对标英伟达,兼容主流生态。中国人在自主可控领域一定不能闭门造车,虽然有一定的外部因素会使企业脱钩断链,但是天数智芯仍会拥抱世界,拥抱主流生态,扩大兼容。

  凌云光副总裁卢源远说道,“凌云光技术从事机器视觉加人工智能行业,我们使命是‘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做工业就是要下笨功夫,一点一点地进行积累,去年凌云光在国际计算机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 2023工业质检挑战赛中荣获VISION Track 1竞赛第一名,就是得益于几十年的缺陷数据的积累以及快速应用智谱大模型。未来凌云光将继续快速全面拥抱大模型应用,在几十年VISION 积累基础上向AI主导转型。”

  翠湖基金董事长石军说道,“关于‘人工智能+’,从年初开始,国家、北京市、海淀区从不同层面均已开始在积极部署,强化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智能算力支撑,加快人工智能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我们内部也做过相关闭门研讨。当下,通用大模型(“天派”)在B端应用更多的是停留在企服层面,深入到生产制造的现场环节还比较弱,这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方向。”

  此次IN-TECH“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发展沙龙,是在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由北京实创科技园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北京实创亿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实创亿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承办,中关村数智人工智能产业联盟、翠湖基金、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支持,大咖云集,收获满满。

  今年,“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将成为驱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将以不可抵挡的趋势赋能各行各业,催生新质生产力。

  未来,中关村壹号也将继续向“新”而行、向“新”而进,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更完善的运营保障和一站式产业协同服务,与园区企业协同创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发展。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