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第二十四届ROBOTAC,硬科技浪潮下的城市创新引擎与青年人才孵化器

2025-07-04 16:44:35      中华网   


  6月26日,第二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赛事在烟台市芝罘区落下帷幕。这场以“长城烽火”为主题的科技盛宴,不仅见证了近百所高校在机器人战术对抗中的智慧碰撞,更以赛事为支点,撬动了硬科技与城市发展、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作为中国机器人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原创赛事之一,ROBOTAC历经十余年沉淀,已成为推动技术转化、激活城市创新基因、培育硬科技人才的核心平台。

  硬科技浪潮中的赛事价值: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中国正面临从“规模领先”向“技术引领”的关键跨越。ROBOTAC赛事的独特价值,在于其构建了“需求导向-技术攻关-场景验证-产业转化”的完整闭环。

  本届大赛项目设置丰富多样,挑战性十足,涵盖了第一视角对抗赛、速胜挑战赛、异型足竞速赛、人形功夫搏击赛等多种形式的挑战赛与对抗赛,以及三维数字设计赛。这些比赛项目不仅考验着参赛团队的机器人设计、编程控制、机械制造等多方面技术能力,更注重团队协作与临场应变能力,为广大高校学子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展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舞台。同时,大赛还设置了国际教育产业论坛,链接全球资源,促进跨区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速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制造、自动化控制、AI应用等领域的应用创新。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韩力群表示:“机器人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ROBOTAC 赛事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优秀人才,推动了机器人技术在高校中的普及与应用。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竞技赛事’,而是科技与体育的完美融合,它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竞技形式,让大家在动脑、动手的实践中体会科技的魅力,在团队协作中锤炼体育精神。”

  城市创新生态的催化剂:一场赛事激活一座城的“科技DNA”

  作为赛事主办地,烟台市芝罘区通过ROBOTAC实现了“科技赋能城市”的生动实践。赛事期间,芝罘区不仅提供了一流的竞技环境,更以“赛事+”模式构建了创新生态网络:国际教育产业论坛汇聚全球顶尖学者,为城市发展献策献力;企业界和教育界领导们随着组委会走进烟台中电智谷产业园、夹河·幸福新城和中集来福士灯企业,见证了烟台这座城市的科技实力,也为烟台芝罘区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大门。

  芝罘区商务局局长在采访中提到:“这次活动是以招商引赛、以赛聚才、以赛引企、以企聚发展的一次产学研融合的盛会。近年来,芝罘区委区政府聚力一核突破、一核引领和聚焦全面发展四个中心建设,特别是在数据经济领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在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率先破题,利用此次大赛的契机,我们想下步通过以赛引产、以赛聚产、产城融合上聚力夹河·幸福新城快速崛起,起势蝶变”。芝罘区委书记则在发言致辞中,向参赛的科技新星们抛出了橄榄枝,欢迎大家在烟台“天蓝海阔”的创业热土上施展才华,成就事业。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从看见到参与,或许这群年轻人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这一座座ROBOTAC举办地的起飞新引擎。

  为了让更多政府、企业和民众接触到机器人产业,也为了将人才更全面地推广,ROBOTAC已经走过了盐城、上海、东莞、马鞍山、邹城、广州等多地,这种“科技+城市”的融合,正在协助重塑企业的产业格局。更深远的影响在于,ROBOTAC为城市注入了“创新文化”基因——当年轻人因一场赛事而聚集,当科技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城市的创新活力便有了持续生长的土壤。

  青年人才的“硬核”孵化器:从竞赛到职业的成长飞轮

  对于参赛学生而言,ROBOTAC的价值远不止于奖杯。赛事的“产学研”融合机制更构建了人才成长的完整链条。

  “做工程设计的学生和老师们,需要一个情景化的环境去动手实践。而我们的赛制项目是需要交叉学科配合的,这又推动了学生们在团队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事实上,这个过程和企业运营很像,有的选手也就此走向工作岗位,或者开始了创业之路。这种”竞赛-实习-就业-创业’的闭环,让青年人才在硬科技领域找到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见证了ROBOTAC赛事从诞生到发展全过程的王旭老师也在一直跟进着孩子们的成长。

  ROBOTAC的赛制也在一直跟随行业的需求和变化改变着,从2024年开始,新增了三维数字设计赛,在理工科学生集中的赛场上,出现了来自全国多所艺术设计专业学子的参加。“现在做一个产品,包括企业在实际的需求中,除了功能还需要有设计,还需要美感,所以我们把设计类的学生也拉过来,希望能在原来工程基础上,有更多有设计感作品产生。”

  ROBOTAC的对中国硬科技的贡献,也得到了越来越多机构,行业的支持。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陈曦在大赛上说:“所有技术的创新与落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来实现!青年学子既是技术突破的生力军,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者。”也因此,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与ROBOTAC组委会共同设立了“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发展公益项目”,希望通过科技公益方式持续支持大赛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赛事服务、人才培养和产业对接水平。

  当冠军队的机器人最后一次点燃烽火台,这场科技盛宴的意义已超越胜负。在硬科技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的今天,ROBOTAC赛事以其独特的生态价值,证明了一场竞赛可以成为城市创新的引擎、产业升级的催化剂、人才成长的孵化器。正如赛事主题“长城烽火”所象征的——这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中国硬科技走向世界的火种。未来,随着更多青年才俊在这片舞台上点燃创新之火,中国机器人产业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热火燎原”。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