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Figma上市引爆250%涨幅,中国“设计协作双子星”Pixso、墨刀浮出水面

2025-08-02 09:32:59      中华网   


2025年7月31日,设计协作平台Figma成功登陆纽交所,IPO首日市值冲上563亿美元,股价上涨超过250%,刷新了今年全球科技公司上市的记录。这次上市不仅再次将设计协作赛道推上风口,也让市场重新思考设计工具的边界和未来发展。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开始关注:谁会成为下一代组织级协作平台的领军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两家设计协作平台浮出水面——Pixso和墨刀。前者专注于打造一站式设计协作平台,覆盖从需求到交付的完整流程,后者则是原型设计领域的领先者。两者被业内称为“中国版Figma”,合力构筑了中国设计协作市场的“双子星”。

Pixso:多轮融资加持,稳固平台定位

Pixso由博思云创打造,背靠A股数字创意软件龙头万兴科技。早在2021年,万兴科技便通过参投Pixso母公司完成核心资源和技术的布局。如今,Pixso已完成多轮融资,获得了包括中金鑫智、百度风投、涌铧投资等多家知名机构支持,成为国产协作设计工具中少有的“融资常客”。

被称作“中国版Figma”的Pixso,不只是一个设计工具,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体化的协作平台。它将UI设计、交互、版本管理、组件复用和前端交付等环节整合到同一个浏览器端平台中,支持多人实时编辑,并与开发流程打通,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在2025年发布的Pixso 2.0 中,新增了D2C(Design to Code)功能,设计稿中的组件和交互逻辑可以一键生成前端代码,减少了设计和开发之间来回沟通,省去了大量手工标注和沟通流程,让设计与开发之间的衔接变得更快、更顺畅。

目前,Pixso已在政企、金融、互联网、制造等多个行业实现落地,尤其在数据隔离、私有部署和国产工具链兼容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对很多企业而言,它不再只是Figma的替代品,更在实际项目中承担着核心协作平台的作用。

墨刀:产品原型设计领域的创新引擎

相较于Pixso的全链条协同,墨刀则专注在产品设计初期的关键阶段——原型制作与设计验证。凭借灵活的交互编辑能力、易上手的流程和丰富的组件资源,墨刀成为不少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的入门首选,也在中小团队中积累了广泛口碑。

墨刀持续推动功能升级,近年来引入了AI辅助功能,推出“AI 生成原型图”等工具。简单描述页面需求,即可生成对应的初版原型,帮助团队迅速验证思路,减少反复修改时间。这项能力对时间敏感、资源紧张的团队来说,显得尤为实用。

墨刀的更新节奏快,工具结构灵活,在多端协作和与需求分析、流程绘制、团队评审等环节的衔接上表现成熟。与Pixso相比,墨刀更适合处于产品早期探索阶段的项目,尤其是在快速搭建、验证需求的场景中拥有丰富经验。两者在不同阶段和需求上互为补充,共同推动国内数字产品设计的发展。

设计协作“双子星”的市场机遇

Figma的上市并不是一场偶然事件,而是一个信号:设计协作平台正从边缘工具走向企业运转的核心。这背后不仅是对设计效率的重视,更是对“人、工具与流程”协同方式的重新定义。尤其在AI技术不断融入的当下,设计软件开始承担更多角色——从构思、绘制,到原型验证、代码生成,甚至直接介入开发流程。

Pixso的崛起恰逢其时,它不仅在本土市场中逐步站稳脚跟,也通过全新的Pixso 2.0版本中对前端开发的延展,显露出从工具向平台的转变趋势。墨刀则凭借原型设计上的深耕,持续在中小团队和初创项目中发挥独特作用。两者的出现,打破了对国外软件的单一依赖,也让“设计协作”这件事真正开始有了中国式的答案。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谁更像Figma的替代,而是谁更懂中国团队的使用场景,谁能真正进入企业流程、服务于真实项目。在这一点上,Pixso和墨刀的探索都还在路上,走得扎实,也值得期待!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