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立体书架起“均衡桥”:青葫芦公益行动填补海岛阅读鸿沟,助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

2025-11-02 17:42:27      西盟科技资讯   


  “原来书里的长城能‘站起来’!” 看着《这就是中国》立体书中跃然纸上的壮美山河,平潭屿头中心小学二年级学生小林的眼睛亮了起来。10月28日,青葫芦立体书公益捐赠活动在平潭屿头岛落地,海岛学子首次接触到沉浸式立体阅读,这一场跨越海域的“阅读补给”,正是社会力量参与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建设的生动实践,让海岛孩子与城市同龄人站在“同一片阅读星空下”。

2211.png

学生在屿头乡中心小学礼堂参加青葫芦立体书捐赠仪式

  直面不均衡:海岛阅读资源的“短板”与渴望

  在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后,“优质均衡”成为城乡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而优质阅读资源的差距,正是海岛、山区学校迈向 “优质均衡” 的突出短板。屿头岛作为平潭偏远海岛,受地理区位限制,当地中心小学低年级学生此前接触的多为传统绘本或课本,像立体书这样融合 “趣味性、知识性、互动性” 的优质阅读载体,对他们而言是“只在电视上见过的新鲜事物”。

  “城市孩子早就能在书店、图书馆接触到立体书、AR 图书,我们的学生却连‘书能变成立体’都想象不到。” 屿头中心小学德育处主任李云英坦言,阅读资源的不均衡,不仅限制了孩子的视野,也让他们在“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上慢了一步。这种“看得见的差距”,正是青葫芦公益行动瞄准的核心问题:要让优质阅读资源不再“偏爱”城市,而是跨越山海抵达乡村孩子手中。

学生冯芷妍正在体验青葫芦点读笔

  精准破局:不止“捐书”,更要“优质阅读”

  不同于传统捐赠的“送书即终点”,青葫芦此次公益行动以“补齐优质阅读短板、推动教育均衡”为目标,构建了“资源+服务+场景” 的完整支持体系,让海岛学校不仅“有书读”,更能“读好书、会读书”。

  活动当天,青葫芦团队携带定制化“爱心图书角”物料登上屿头岛,除了《这就是中国》等30余种精品立体书,还有互动手工材料、青葫芦点读笔等配套支持,“我们不是简单送几本书,而是要为海岛孩子打造一个和城市学校同质的‘优质阅读空间’。”青葫芦项目负责人介绍,团队提前与校方沟通,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筛选书籍,确保每一本立体书都能“适配需求、激发兴趣”。

孩子在体验青葫芦立体书《打开故宫》

  捐赠仪式后,“奇趣阅读”体验课成为“均衡补给”的关键一环。阅读指导老师没有停留在“展示立体书”,而是以书中的敦煌壁画、桂林山水为切入点,穿插地理知识、历史典故,让立体书成为 “移动的课堂”;课后的纸艺手工环节,孩子们亲手制作“迷你森林”,将阅读收获转化为实践能力。这种“阅读+教学+互动”的模式,正是城市优质阅读课堂的“海岛复刻”,让海岛孩子不仅获得书籍,更获得 “优质的阅读方法”。

《这就是中国》立体书“奇趣阅读”体验课

  多方合力:社会力量为城乡教育均衡“添薪”

  城乡教育优质均衡的实现,从来不是 “单点发力”,而是 “多方协同” 的结果。此次活动中,苏平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发挥统筹作用,联动片区团委、妇联摸清海岛学校需求,为公益行动 “精准导航”;屿头中心小学提前摸排学生阅读兴趣,确保资源落地即 “可用、好用”;青葫芦则依托文化企业优势,将“优质内容生产能力”转化为“教育均衡助力能力”,三方联动形成“需求 - 供给 - 落地” 的闭环。

学生在“奇趣阅读”体验课上积极发言

  “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不能只靠政策‘输血’,更需要社会力量‘造血’。” 苏平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葫芦的实践提供了新思路:社会机构可凭借自身资源优势,聚焦乡村教育的“细分短板”,用专业化、定制化的服务,为优质均衡“补位”。例如此次捐赠的立体书,正是瞄准海岛阅读资源“趣味性不足、互动性欠缺”的细分问题,实现“精准补短板”。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