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0:44:07 西盟科技资讯
2023年是忙碌又喧嚣的一年,这点放在小杨厂长身上格外明显。
这一年,他穿梭在屏幕内外,在直播间里一遍又一遍地解答“黑粉”的问题,关于他为什么要从程序员转行,为什么要在直播间里卖“粪”,他们家卖的“粪”到底臭不臭,以及他是不是一个骗子。
小杨厂长嘴笨,不太会和人打交道。喝酒也不在行,曾被大客户喝进医院。
也是这一年,他拥有了第27万个粉丝。
超级“黑粉”
这年头还有人在网上卖“粪”?
来自内蒙的小杨厂长,在拥有自己的第一批粉丝前,先拥有了一个“黑粉”。只因对方在吃泡面的时候,恰巧打开了他的直播间,而他正兴致勃勃地抓起一把羊粪肥料,介绍它的营养成分。
“黑粉”随手点了关注,最初只是想看看这个自称程序员的小杨厂长怎么“编”。
不巧的是,后来他每次看小杨厂长的直播,几乎都是在饭点。
眼前是一碗热乎的泡面或炒粉,而屏幕里的人聊的是“粪”。于是他忍不住发出一个“黑粉”应有的质疑:
“谁会在网上买粪?”
“卖出去几包粪啊?”
小杨厂长不擅长为自己辩解。面对弹幕里的质疑声,他只是一遍遍重复,自己大学读计算机,当过程序员,后来转行卖羊粪肥料。羊粪肥料经过了发酵,放在家里养花真的不臭......
原本“黑粉”抱着戳穿的心态,他不信真有人会放弃程序员这么好的工作,去网上卖粪。但时间久了,他发现小杨厂长好像是来真的,羊粪肥也并不像他想象得那样无人问津,最重要的是,自己居然也垂直入坑了——
看着到账的3000块月薪,这次“黑粉”留言:“你要是能卖好,我跟你干!”
没过多久,“黑粉”再次点进小杨厂长的头像,他的粉丝量已经涨到了7万,店铺销量也达到了10万。怀揣着对小杨厂长巨大的好奇,这位“黑粉”决定“奔现”。
小杨厂长为“黑粉”介绍自己的直播间|来源:微电影《最佳“黑粉”》
他来到小杨厂长所在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见到了小杨厂长本人和他的羊粪肥厂。这一趟参观下来,他彻底由“黑”转“粉”,留下来跟小杨厂长一起干了!
小杨厂长的这段经历,最近被改编成了微电影,名字就叫《最佳“黑粉”》。
现在,小杨厂长在抖音上有27.9万粉丝,故事里的“黑粉”,早已成为他的“元老”员工。
小杨厂长名叫杨国民,快30岁的时候,他才决定返乡,接下父亲的羊粪肥料厂。
他身上的标签看起来光鲜,“大学生”“程序员”,可放在老家,过去的经验统统不管用了,他迅速遭遇了接厂路上的第一个坎:因为不会喝酒,被客户喝进了医院,还被质疑,“你怎么只喝这么一点?”
在父亲的时代,羊粪肥料厂的客户主要是大型种植园、花卉苗木基地,谈生意也依赖酒桌上的应酬,杨国民应付不来这些,“觉得很假”。
可他不甘自己的接厂之路,几乎没开始就失败了。此路不通就换一条路,他决定运用自己过去的互联网经验,在抖音做电商。一开始父亲很反对,不相信羊粪肥在网上有销路。但杨国民看好“阳台经济”的商机。他花大价钱引入新的灌装机器,将原本80斤装的羊粪肥,升级为5斤、10斤等的小包装,卖给在阳台上种花种菜的都市人。
杨国民的真诚打动了许多粉丝。人们愿意进入他的直播间,像听高中生物课一样,听小杨厂长娓娓道来,羊粪经过多少工序,才成为了一袋肥料。在某些时候,也许人们也在杨国民身上看到了那个不愿随波逐流,也不甘就此沉寂的自己。
杨国民在放羊
现在,杨国民每个月能卖出300多吨羊粪肥料,相比父亲经营工厂时,销量翻了5倍。
他实实在在带动了老家近30户牧民增收。他对羊粪的收购价是150元一吨,“很多牧民开车把羊粪送到工厂”。
那是杨国民最满足的时刻,他感受到自己真正被老家的人需要。
谁是赵美丽
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湖北洪湖,正值莲藕收获季,人们也在打听一个返乡青年——赵美丽。
藕农王大姨在塘边发愁。这一年,莲藕遭遇滞销,她把价格一降再降都没有人愿意收。有人告诉她,可以去找一个叫“赵美丽”的人,她说不定有办法。
王大姨在寻找赵美丽|来源:微电影《谁是赵美丽》
于是王大姨踏上了寻找赵美丽的路程。
王大姨只有一个模糊的方向——土京村。但她发现一路上,好像谁都认识赵美丽。
她遇到了赵美丽的小学老师,赵美丽是村里难得的大学生,但如今“好好的大学生,回来做农民”,他也不理解。去土京村的路上,王大姨路过印着赵美丽照片的广告牌,只见一个短发女孩,举着本地的莲藕。她看着广告牌上,赵美丽笑容灿烂,觉得找她准没错。
广告牌上的赵美丽
在广播站广播找人时,王大姨见到了土京村的村民,大家纷纷向她介绍赵美丽的事迹:卖光全村的藕、上过联合国新闻、当选市人大代表……
在村民的指引下,王大姨来到赵美丽的工厂,流水线上的莲藕被洗得白白净净,工人们边忙边聊着今年的收获:
“我们一亩塘比之前能多卖好几千呢。”
“我们家菱角,每斤能多卖五毛钱。”
“我们家三个人都在这里上班,每人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
最后,王大姨在土京村的藕塘边,遇到了正在直播的赵美丽,她的藕也顺利找到了销路。
王大姨寻找赵美丽的历程,来自微电影《谁是赵美丽》。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当地人对赵美丽的态度渐渐从质疑、好奇转为敬佩,而现在,人人都知道,洪湖有个叫赵美丽的,能让农民多赚钱,还能提供工作机会。
现实里,赵美丽面临的质疑,只多不少。
赵美丽本名赵聪。她读过大学,在武汉当过会计,刚回村时,人们总会议论,“她是不是在外面混不下去?”那会儿她的抖音还没做出名堂,家人听到“赵美丽”三个字,都会匆匆把头埋下。
但赵聪没理会这些声音,她在等一个被人看到的机会。
直播时的赵聪
最初的半年让她有些沮丧。有次,她直播了大半天,观看的人数也只有几十个,漫长的时间里她都像在自言自语,“那次之后很久没播,打击挺大的。”
转机发生在2020年6月底。
那天下了雨,赵聪像小时候那样,拿一片荷叶挡雨,一边介绍雨后的莲子格外好吃。她把这条视频发出去以后,迅速“爆了”,几天内浏览量超过60万。
她顺势直播,那时正是菱角收获的季节,她一下子卖出200多单菱角。“赵美丽”这个名字,也被越来越多人记住。
2023年3月,因为挖藕工短缺、终端市场受阻等各种不利因素,洪湖莲藕遭遇滞销。天气越来越热,如果藕再卖不出去,就会烂在塘里。那段时间藕农们每天给赵聪打好几遍电话,“如果说你都没有这个能力的话,那我们就没得救了”。
赵聪和洪湖的藕农
滞销数目太大,赵聪也有些犯难,于是开始寻求“外援”。经过10天的努力,赵聪携手37位达人售出了50万斤的滞销莲藕。
在赵聪的带动下,洪湖农村的助农达人从一人变成五六十人,当地莲藕的收购价从2元提升到3.2元,合计到一亩地里,藕农可以多赚几千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联合国官网新闻人物……面对嘉奖和赞誉,赵聪说:“美丽的并不是我,而是我的家乡洪湖。”
赵聪的事迹登上联合国官网
心愿伞厂
造一把会下雨的伞,这可能是飞恋伞厂厂长雷鹏琳收到过的最离谱的需求。
故事的起因是,他在伞厂的抖音直播间看到一条评论:“叔,我想要一把会下雨的伞。”
雷鹏琳当即决定,整!
当时伞厂陷入销量危机,日出货量从4000把减到1000把,而他的抖音也毫无起色。
虽然伞厂的员工都觉得老板异想天开,但大家还是认真尝试了各种方案。
什么是一把会下雨的伞?
有员工往伞上装了一个小喷泉装置,就是时不时会浇到自己,有点狼狈。有人往伞下挂了一大串水滴吊坠,好看但完全不实用,还有可能砸到头。还有员工,给伞上烧出了一个个洞,雨天倒是会“下雨”了,但要这伞何用?
伞厂工人在为“会下雨的伞”犯愁|来源:微电影《神奇雨伞店》
所有人都陷入了迷茫。
但雷鹏琳还没放弃,一把会下雨的伞,它真正的使用场景是......夏天!他在办公室冥思苦想时,从正在浇花的保洁阿姨那里得到了灵感。往伞下接一瓶水,通过管道连接到伞顶,开关一按,伞顶内部便会喷出细密的水雾,解暑降温。
从那以后,雷鹏琳的飞恋伞厂就成了网友们的“心愿伞厂”,他发明出了各种“神奇雨伞”,一个月在抖音轻松卖出5万把。
雷鹏琳十几岁进厂学手艺,十几年里干遍伞厂所有岗位,对伞的工艺了如指掌。所以最开始做抖音的时候,他总是滔滔不绝地介绍自家雨伞的性能,网友们嫌他“话多”“太吵”,他就干脆不再介绍,只用直观的动作展示产品的性能,逐渐形成了略带鬼畜的“默片”风格。
这段“传统艺能”也在微电影中得到完整展现。
有人问,“叔,我就想知道,这伞大风天能用吗?”
他话不多说,扎个马步,疯狂上下摇晃伞柄来展示伞的“抗造”。
有人问,“叔,这个伞遮光效果怎么样?”
“来,小李!”雷鹏琳撑起伞面,对准镜头,一个员工举着手电筒进入画面,将它放到雨伞后面,晃眼的灯光立刻被挡住了。
有人问,“叔,伞面湿了能速干吗?”
视频里迅速出现一个员工,往伞上倒一滩水。水滴迅速滑落,再放一张纸巾上去,轻轻一吹、掉了——一点不沾。
动作夸张的“默片”风格,成了他和网友之间的默契。
网友对雷鹏琳的称呼,也从平平无奇的“主播”,变成了“叔”。随着网友们和“叔”越来越熟,他们不仅问“叔”雨伞性能,还开始向他“许愿”。
最早有网友许愿:“有电动伞吗?”
当时飞恋伞厂没有这款产品,但雷鹏琳凭借多年经验,立刻就判断出来,“这东西不难,能做出来”。这条留言下面大量的点赞和回复,也让他看到了“电动伞”的市场。
雷鹏琳立刻安排工厂设计、生产,没多久这款电动雨伞就在他的直播间卖断了货。
这次成功让雷鹏琳发现了新的商机。过去,飞恋伞厂的产品和市面上的雨伞同质化严重,只能靠压低价格来竞争。又因为担心新产品过于小众、没人买单,也不敢大胆创新。
而抖音电商将市场需求摆在了雷鹏琳面前,也给飞恋伞厂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每天,都有人在雷鹏琳的视频下面“许愿”,虽然愿望千奇百怪,但只要呼声大,“叔”都会满足。
每当雷鹏琳的新品研发出来,网友们嘴上说着“离谱”“我的沉默震耳欲聋”,行动上又义无反顾地买单,甚至有人高呼“妈妈说再买伞就打我”。
比如去年,雷鹏琳听从网友们的留言建议,研发了一款“镭射反光伞”。
雷鹏琳在展示“镭射反光伞”
这把伞不仅在同行眼里“卖不出去”,也让粉丝为雷鹏琳捏把汗:“那些要求叔叔做的,一定要买呀。”
还好,市场没有辜负雷鹏琳的期待,上架以来,这把“会发光的伞”卖出了3万多把。
顺应网友们的呼声,雷鹏琳还推出了“下雨变色的伞”“伞柄可以抽出一根甩棍的伞”“适合学生党遮书包的伞”“钓鱼佬专用大伞”......他说,自己每天都会花1个小时来跟网友们互动,“有求必应”。
现在,雷鹏琳早已成为网友口中的“人形许愿池”,厂子的销量较以前提升了60%,员工也慢慢多了起来。
雷鹏琳说,他想把飞恋伞厂办成“大家的伞厂”——每一把神奇雨伞的诞生,离不开厂里200多号员工,也离不开成千上万网友的“脑洞”。雷鹏琳说:“只有这样,飞恋伞厂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瓷器“江湖”
话说鄱阳湖东岸,昌江河畔,有一处江湖已赓续千年,各大门派争奇斗艳,各有秘籍。
直到2011年,一位大学毕业生闯入其中,让这片江湖风云再起。
人生前22年,墨墨一直在试图逃离家乡景德镇。踏上归途后,她又花了十年在这里站稳脚跟。
2021年,墨墨有了一个新想法。
过去,景德镇的不同窑主各成一派,各有各的风格和秘诀,鲜少合作。而在抖音网友的启发下,墨墨想将景德镇不同门派的风格融合在一起,做一款“联名”瓷器。
她最先找到的,是“云山片玉”的窑主陈欣与“一拓天成”的窑主周宇航,两人的性格和风格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云山片玉”精细秀雅,“一拓天成”古拙自然,乍一看很不搭。墨墨搬出众多网友的期待和建议,最终说服了两位窑主合作。
陈欣与周宇航合作|来源:微电影《回炉》
但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刚开始,两人的风格难以融合,用陈窑主的话说,“画虎不成反类犬”,合作也眼见要崩盘。
正当墨墨陷入迷茫时,直播间的网友却开始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结合,能让墨墨如此上心?墨墨随手给网友们展示了一些失败品的残片,却引发了网友更大的兴趣。
“一个山水,一个汉字,融合在一起刚好啊。”
“我怎么觉得连碎片都好看。”
“别拼那么规整,弄碎一点,再拼起来。”
……
墨墨在直播间展示失败品的残片|来源:微电影《回炉》
弹幕里的声音完全超出了墨墨的设想。最终,这件和网友“共创”的联名款——像网友们建议的那样,釉下的拓片和山水交叠在一起,古朴之中带着诗韵。
联名款的120只瓷器,上架不到几秒,就被一抢而空。
即便那时的墨墨已经做出过许多成绩,但那一刻依然被她称为“人生高光时刻”。
墨墨出生在景德镇,而跟制瓷有关的一切,却是她22岁前拼命想逃离的。在她的记忆里,父母身上一年四季都沾着土,指缝里满是洗不净的泥。可这样狼狈的工作,却只能换来微薄的收入。
读大学时,墨墨选了和制瓷毫无关联的新闻传播专业,却又“忍不住”辅修了无机硅酸盐专业,也就是制瓷过程中关键的一环——“烧釉”。2011年,墨墨大学毕业,因为母亲的牵挂回到老家,她恍然发现,曾经最想逃离的她,却成了家族里唯一一个留守的年轻人——她必须肩负起传承家族手艺的责任。
最初几年,她在景德镇摆地摊,低价卖家里轻微瑕疵的瓷器。没过几年,生意越做越好,家里产出的微瑕品很快就供不应求。
后来,她运用大学所学知识改良泥料,提升了柴窑成品率,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墨舍柴窑。
在人们的质疑声中,她用小件茶器在抖音打开了线上的年轻市场,让更多窑口走到台前。三年来,景德镇500余家窑口主理人走进墨墨的直播间,带来上百款“联名”瓷器。墨墨回忆,自己拍抖音的第一年,景德镇有品牌的窑口不足百家,如今已有四千多家。
直播时的墨墨
正如墨墨所说:“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瓷窑里的一把火,烧了上千年,烧出精美的瓷器,也淬炼着景德镇人的一颗粹然之心。她相信,这把火会一直烧下去。
下一站,通往哪里?
转眼又到了一年刚开始的时候,也许你心里也有所迷茫:下一站,通往哪里?
或许每个人都能在迷途中找到自己的同行者——可能是盼着赵美丽来收货的乡亲,可能是从“黑粉”变成“元老”的网友。
回顾上一年,抖音电商选择记录这四个年轻人的故事。他们的经历仿佛在告诉我们,也许不用问下一站通往哪里,它通往第二天,通往下一年,也通往无穷的远方和未来。当我们踏上人生的旅途,是在寻找同行者,也是寻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