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天美揠苗助长,《元梦之星》恐难借王者东风

2023-10-29 18:29:36      西盟科技资讯   


  《王者荣耀》迎来八周年庆,2023共创之夜声势浩大、星光熠熠,沈腾、杨幂等一众顶流明星站台助阵,也从侧面佐证了这块金字招牌的号召力。

  从这些年的市场成绩和用户规模来看,《王者荣耀》确实已经成为“国民级手游”。对腾讯而言,继续通过新玩法、新英雄、新皮肤的内容迭代巩固玩家基本盘并加速布局王者IP的衍生内容,辐射更多用户,继续扩宽品牌价值成为《王者荣耀》未来的工作重心。

  显然,扩宽品牌价值要面临的挑战会更大,但遐想空间也会更大。当《代号:破晓》 《王者荣耀:世界》等基于王者IP的新游立项曝光后,业界人士和王者的忠实玩家群体都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然而,在今年的共创之夜上,一个叫《元梦之星》的派对类新游宣布将与《王者荣耀》开启联动。实际上,这款新游除了要推出王者联动皮肤,以及和王者荣耀师出同门(同为天美工作室群开发)之外,就再也找不到和王者IP的关联之处了。在以王者IP为绝对主角的周年庆典上,给这样一款“远房亲戚”造势引流,多少会让人感到违和。

  其实,《元梦之星》借《王者荣耀》炒作已经不止一次。

  早在一个多月前的9月16日,一个名叫“天美乐园”的微博认证账号发布了一条悬念KV并宣布:天美要建乐园了!

  这张KV中包含众多腾讯旗下IP形象,《王者荣耀》中的梦奇、鲁班七号等角色也赫然在列,格外瞩目。

  随后,天美工作室旗下众多游戏官号下场互动,《王者荣耀》自然也当仁不让。

  而伴随着更多营销号的加入,“天美要建线下主题乐园”成为了微博上众人热议的话题。

  一时间,“天美乐园”迅速涨粉,不少网友晒出自己关注成功的截图,并表示期待在乐园中可以邂逅王者荣耀的英雄。

  但仅仅三天,反转就来了。当发布会正式召开时,万众期待的“线下主题乐园”化为泡影,取而代之的是天美旗下的派对新游《元梦之星》,而原本蓝v认证的“天美乐园官方微博”也摇身一变,直接改名“元梦之星”。

  必须承认,天美新游的这次营销成功吸引到了大众的眼球,但似乎也打了一记虚假宣传的擦边球。

  这把双刃剑的弊端在《元梦之星》后续的内测宣传体现的更为明显,仅从社媒平台的讨论热度来看,利用王者荣耀线下乐园噱头所拉满的期待度,并没能产生递延效应,天美欲利用王者IP号召力为元梦引流的算盘落了空,究其根本原因,就不得不谈谈《元梦之星》自身的产品品质问题。

  在“玩法类型上缺乏创新”一直是腾讯的阿基琉斯之踵,即使大热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其对应的核心玩法也皆非腾讯原创,但不可否认的是,腾讯依然可以在此基础上优化游戏内容,改善游戏体验,尤其是基于移动端操作习惯的一些探索,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加之腾讯自身坚实的渠道壁垒对社交类游戏的流量加持,使其逐渐形成一种“不在玩法创新层面花大心思重金投入,也能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认知理念。

  对腾讯而言,最重要的或许是关注行业发展的风口,关注那些有潜力的玩法新品类,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入场,争取打造出对应赛道上的头部产品,最典型的像近两年借鉴自走棋玩法的《金铲铲之战》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跑出来的成功项目。

  显然,《元梦之星》的横空出世也是遵循同样的逻辑,在派对游戏这条新兴赛道,腾讯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爆款。但腾讯这次的战略选择,却面临重重的困难。

  这个困难说直白点,就是《蛋仔派对》。蛋仔原创的乐园模式,成功开拓出了良性的UGC生态,赋予了蛋仔无穷无尽常玩常新的原创活力。从某种程度上说,《蛋仔派对》已经让玩家看到了派对游戏在移动端的终极形态,这同时意味着后来者很难在这个细分品类上拓展出更多新的花样,又何况“创新”本就是腾讯最大的一块短板。

  所以不出所料的,《元梦之星》呈现出强烈的《蛋仔派对》既视感,除了官方皮肤、官方地图、官方玩法规则、UI界面、付费模式的雷同,甚至连高人气的蛋仔作者原创地图,都以同名的形式出现在《元梦之星》的UGC板块中。

  值得注意的是,抄袭波及的不仅是《蛋仔派对》一款游戏,参与内测的很多玩家,还能轻易的在《元梦之星》中找到糖豆人、香肠派对、猛兽派对、Stumble Guys等游戏的影子。

  反过头来看,即使是这样一款赶鸭子上架的新品,腾讯也不惜动用《王者荣耀》这张王牌,不遗余力对其进行资源倾斜,从实际效果看,并不能称得上一招妙手。

  有意思的是,在《元梦之星》大张旗鼓宣发期间,天美的后院也没少起火,先是《王者荣耀》瑶的新皮肤质量问题引发了玩家的广泛不满,“塑料感建模”和“特效贴图”问题被直指骗氪,此后ELO隐藏的AI机制引发了玩家对于游戏公平性的控诉。

  再到最近大乔的新皮肤,又涉嫌同时抄袭《原神》和《崩坏:星穹铁道》中的人气角色,但一反常态的是,对于一波接一波的舆情问题,天美选择了冷处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内部的精力的倾斜,这种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场面,也着实是令人唏嘘。

  动用王牌IP的号召力给自家游戏引流其实无可厚非,但大前提是游戏厂商必须要对两个游戏的用户画像有充分的调研认知;更重要的是,玩家群体的好感永远都建立于对产品品质的认可之上,生硬的捆绑似营销,恐怕也只带来流量端的昙花一现。长远来看,甚至还可能反噬原本热门产品的忠实用户。

  随着游戏产业的不断发展,玩家的成熟度与日俱增,他们对于新游戏在产品力、技术力、创新力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天美不能认识到这个事实,那么即使《王者荣耀》这股东风再劲,恐怕后续的众多新品也只会落得一个揠苗助长的结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