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中国城市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在成都发布

2025-11-06 20:24:25      西盟科技资讯   


随着20世纪60年代出生人群步入老龄阶段,这一群体呈现出的年轻化、活力化特征,推动老年消费市场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跃升。为科学衡量银发经济发展水平,新华指数研究院10月29日在成都发布“中国城市银发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旨在通过多维度、可量化的评估模型,为全国银发经济发展提供“标准尺”与“风向标”。

“中国城市银发经济发展指数”从供需两端出发,立足“研发—生产—消费—配套”银发产业生态链发展实践,聚焦基础、产业、环境、辐射四个圈层,从需求潜力、供给水平、产业协同、环境支撑、价值创造五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下面包含15项二级指标和65项三级指标,全面覆盖银发经济产业链各环节。

在指标权重设计上,产业协同占比最高(28%),凸显其在银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需求潜力、供给水平、环境支撑和价值创造分别占17%、26%、14%和15%。在样本选择上,该指数覆盖了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哈尔滨等10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涵盖东、中、西、东北四大经济地理板块。根据发展阶段不同,这些城市被划分为“均衡发展型”“区域中心型”和“特色实践型”三类,确保评估的全面性与代表性,更好地反映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城市在银发经济发展中的差异化特征。

图为“中国城市银发经济发展指数”发布现场(图片来源:新华指数研究院)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标志着我国银发经济进入政策驱动的快车道。

根据北京市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养老产业新设机构达13.86万户,同比增长30.54%。其中,智慧养老服务表现尤为抢眼,新设机构1.13万户,同比增长70.87%,成为银发经济中最大的增长点。不止北京,全国多个城市都在银发经济的赛道上前瞻布局、加速奔跑。如上海普陀区发布《关于推动普陀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旨在构建“三区两中心”的发展格局。通过打造上海首个“长者友好商城”,为老年人提供专属活动与服务。成都市作为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正通过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城融合” 的发展路径,加速打造银发经济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核心产业承载地和高端服务供给地。

图为在成都择木栖康养中心,舞蹈队为老人们表演节目(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中国城市银发经济发展指数”通过构建银发经济量化评价体系,形成统一的行业数字理论标准,成为反映产业动态的 “晴雨表”,同时也为行业发展方向提供“风向标”。同时,指数将为城市银发经济绘制精准画像,以第三方视角对城市银发经济发展水平展开长期监测,其产出的分析结果,为地方政府制定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决策更贴合产业实际需求,并引导要素优化配置,通过帮助城市清晰识别自身在银发经济领域的优势与短板,推动不同城市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吸引更多投资与消费向该领域集聚,进一步带动康养文旅、康复器械、适老家居等相关产业形成集群效应,助力各地在老龄化挑战中抓住发展新机遇,共同开拓银发经济的广阔蓝海。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