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6 17:44:45 中华网
十月的武汉,金风送爽,丹桂余香未散,长江之畔的科创热土已涌动着新的浪潮。10月28日,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盛阅春,副省长程用文,武汉市委常委兼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沈悦以及发改委、经信厅、商务厅等一行到访鸿蒙生态(武汉)创新中心进行调研。这场聚焦鸿蒙生态公共服务平台的调研,不仅是对湖北智能终端产业布局的前瞻审视,更折射出鸿蒙生态在国产化浪潮中的战略地位——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关键纽带,它正以开源为基、以场景为翼、以人才为核,为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方案”。

来源:湖北日报
国产化智能终端的“根技术”:从底层突破到生态自立
在全球科技竞争与产业变革的深水区,鸿蒙生态的战略意义首先体现在其对国产化智能终端产业“根技术”的重塑。作为全国标杆的鸿蒙生态公共服务平台,鸿蒙生态(武汉)创新中心自成立起便以“推动鸿蒙生态蓬勃发展”为使命,通过开放鸿蒙系统基础能力,打破长期以来技术壁垒高筑、资源分散的行业痛点。

传统智能终端产业发展中,底层系统研发往往需要企业投入巨额成本,重复劳动现象普遍,导致创新精力被严重分散。而鸿蒙生态的开源模式,让企业、高校与开发者无需“从零造轮子”,可直接基于开源能力聚焦上层应用创新,这不仅将创新创业门槛大幅降低,更推动产业从“单点技术突破”向“系统生态创新”跃迁。
鸿蒙生态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自主可控的生态闭环,助力中国智能终端产业摆脱对外部系统的依赖,实现从技术跟跑到自主引领的跨越。创新中心致力于打造集“适配认证、政策辅导、应用场景孵化、人才培养、品牌推广、产业聚合”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鸿蒙生态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分散的技术资源与企业力量,将产业各方力量凝聚为协同发展的合力,为中国智能终端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千行百业的“连接器”:从场景孵化到产业协同
鸿蒙生态的生命力在于对千行百业的深度渗透与价值释放,作为“应用场景孵化”的核心载体,鸿蒙生态(武汉)创新中心正通过“展示-测试-落地”的全链条服务,推动鸿蒙能力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

在创新中心的鸿蒙生态展厅,智慧办公、智慧工业、智慧医疗等多元领域的应用成果已然成型,这些场景不仅是技术落地的直观体现,更是产业协同的缩影——例如智慧工业场景中,“华龙工鸿操作系统+PLC”解决方案打破传统产线设备品牌壁垒,实现不同厂商设备互联互通,将洗衣机产线换型时间从3~5天缩短至4小时;又如智慧安平领域,基于鸿蒙分布式能力的终端设备重构了公共安全“协同作战”能力,直击公共安全领域“数据孤岛”痛点。
为确保技术落地的稳定性与兼容性,创新中心的“星汉实验室”肩负着推动国产化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通过全流程鸿蒙外设测试服务为国产化智能终端产业筑牢“质量防线”。

通过创新中心的孵化,鸿蒙正从“系统工具”转变为“产业连接器”。目前,依托开源鸿蒙等国产操作系统的诚迈科技芬太尼类药品全流程追溯平台,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主院区的测试运行已取得成效,实现了以技术手段替代传统人工核对的管理目标,为提升药品管理效率与安全性提供了有效路径。
武汉的实践更勾勒出清晰的推广路径:通过场景开放、标杆打造、原生兼容、软硬协同等重点任务,计划到2027年落地100个标杆场景、完成200款应用开发、培育4款行业OS,这一目标背后是鸿蒙生态对产业协同价值的深度挖掘——当智慧金融的终端设备、智慧教育的教学系统、智慧交通的调度平台都接入同一鸿蒙生态,数据孤岛被打破,跨行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成为可能,推动鸿蒙从“手机操作系统”的单一认知拓展为“万物互联的智能底座”,将技术能力转化为产业效能,助力智能终端产业从“硬件制造”向“软硬融合服务”转型。
人才高地的“培育皿”:科教优势托举生态未来
作为全国重要科教重镇,武汉以70余所高校、数十万理工科毕业生的储备,构成鸿蒙生态的“人才蓄水池”。鸿蒙生态(武汉)创新中心将“人才培养”纳入六大核心功能,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解决了开发者“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断层,为鸿蒙生态持续输送懂技术、懂场景、懂产业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创新中心通过“品牌推广”激活人才集聚效应:举办鸿蒙创新大赛等活动,吸引全国开发者向武汉汇聚形成“人才集聚—生态繁荣—产业升级”的正向循环,将武汉的科教优势转化为鸿蒙生态的“人才动能”。
从国产化根技术的突破,到千行百业的场景落地,再到人才高地的持续培育,鸿蒙生态(武汉)创新中心的实践,不仅是湖北智能终端产业的“突围路径”,更勾勒出中国科技产业“创新驱动、生态协同”的发展蓝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以开源为基、以场景为翼、以人才为核的鸿蒙生态,不仅以武汉为支点,为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递上“湖北答卷”,更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产业“自立自强”的坚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