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6 17:38:40 潮新闻
万商云集,诸风交汇。
正在举办的数贸会,是世界看创新浙江、活力杭州的窗口,其中众多前沿技术与新品的首发首秀,更是全场瞩目的焦点时刻。
无人机政务平台、脑机接口前沿产品、智算超级大脑……这些涵盖数字治理、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的创新成果,均出自一家地方国企——西湖投资集团。不久前,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国资央企正持续推动发展提质、改革增效,加快塑造新动能与新优势,而西湖投资集团的此次集中发布,正是这一趋势的注脚。
这些产品的技术领先性体现在哪里?背后又反映了西湖区国企力量怎样的系统布局?我们试图从数贸会首发首秀现场,探寻一家国企科技创新的“方法论”。
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组委会供图
探索大脑的多重宇宙
为脑机接口行业打下基石
“人脑拥有多达860亿个神经元,其复杂与精密程度超乎想象。如今,只要戴上一个小小的头环,就能清晰‘看见’神经元的活动信号,为探寻大脑内部规律提供新可能。”数贸会首发首秀仪式上,杭州领脑科技有限公司CEO武泽楠正在展示的,是一款可探索大脑多重宇宙的“高时空分辨微型大脑钙成像显微系统MiniFM1”。
这款听上去有些“难懂”的产品是什么?从展示图看,它是戴在实验动物(如小鼠)头上的微型显微镜。它像一台“高清热成像仪”,可以实时观看大脑内部区域成百上千个神经细胞的活动。科学家通过这个产品,能持续读取大脑的神经信号。
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组委会供图
“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大有裨益。作为全自研的国产设备,产品能帮助脑神经科学基础研究更好地理解情绪、思维、认知和记忆等生理活动机制,从而促进神经科学和智能产业发展,为构建自主可控的光学脑机接口产业链奠定基础。”武泽楠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对接服务国内外20个专家研究团队。
从实验室的样品,到如今市场化的商品,武泽楠如何实现关键一跃?
答案藏在西湖投资集团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的战略布局中。2020年,西湖区率先布局脑机智能产业。依托区域内高人、高校、高新等创新策源优势,西湖投资集团联合知名高校力量,成立脑机智能科创中心,实现国有资本和科研团队深度融合,塑造从前沿技术研究到产业培育孵化和产业集聚的创新体系。
杭州领脑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机制下第一家孵化成功的企业,其联合创始人正是武泽楠。如今,脑机智能、脑科学等26家尖端科技企业在西投脑机智能产业园区拔节生长。
西湖投资集团供图
创新,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披荆斩棘”。脑机接口行业投资周期长,社会资本往往望而却步。在给场地、建生态的基础上,西湖投资集团正以国有资本的耐心,为前沿创新注入确定性。
“我们正在设立1.5亿元的脑机产业基金,借机重点引进全国范围内技术领先的创新团队和优质项目,通过资金投入和产业资源对接,帮助它们在西湖区落地成长。”西湖投资集团子公司西投启真产业运营负责人施萌介绍。
与之相配套,脑机智能科创中心二期正在全力打造,2025年将新增运营面积1500平方米。乘着这股向上发展的“势”,“武泽楠”们也在抢抓发展机遇。“我们的目标,绝不止今天发布的这一款产品。”武泽楠说,接下来将围绕市场需求、关键性能参数、制造成本等多方面进行产品升级,实现从“读脑”到“控脑”的跨越。
做好产业“穿线人”
建设AI基础设施
本次首发首秀上,一则关于西湖智算公共服务平台的消息备受关注:该平台已成功服务156家企业,撮合交易近6000万元,有效扮演了产业生态中“穿线人”的角色。
这一讯息,不难让人将其与近期热点联系起来——前两天,阿里巴巴宣布推进3年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再往前,英伟达用千亿美元投向OpenAI,将共建AI数据中心。
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组委会供图
这释放着明显信号:科技巨头们正在通过AI基础设施的扩张,争夺未来产业的主导权。与资本直接参与不同,西湖投资集团以“育苗人”“穿线人”的角色,专注于构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和上下游生态服务体系建设,为整个产业的繁荣培育沃土。
布局新基建,要从两年前的云栖大会说起。2023年11月,“西湖之光”算力联盟正式成立,三大电信运营商及阿里云等人工智能算力领域的领先企业代表加入联盟。此举标志着西湖区在人工智能领域“政府+高校+产业”三位一体发展模式的开端。在此背景下,西湖投资集团-西湖智算公共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组委会供图
“国有资本布局开放、共享的算力服务平台,就是要破解中小企业算力不足的难题。”西湖投资集团有关负责人说,国有资本在新质生产力布局中,更应基于长远的公共利益,激活区域的创新生态。
平台牵引下,多家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比如,蘑菇街孵化的AI商拍工具WeShop,不仅有效节约算力成本,更在模型训练上获得关键支撑,已为全球超100万商家生成6300万张图片。“以前出图要靠实拍,现在AI一天能处理7万张,成本才1万元。”一家电商企业负责人表示。
西湖区聚力打造人工智能“三个高地”的背景下,西湖智算公共服务平台也在自我迭代。
“随着企业发展成长,它对人工智能配套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优势不是拥有多少硬件,而是懂得如何帮助企业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西湖新基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鹏提到,他们因地制宜构建了“5+1”一站式服务体系,目标打通算力服务全链条,比如算法广场汇聚优质模型与工具、数据广场推动合规数据开放流通等,为的是解决企业应用AI时面对的实际痛点。
“未来,我们将打造国内领先的智算综合服务枢纽中心,构建以算力为基础、应用为牵引的AI产业生态。”丁鹏说。
无人机化身“高空管家”
70+航线赋能城市精细化治理
演唱会散场时,空中巡逻的无人机实时喊话引导人流;在建筑工地上空,自动识别违规倾倒的渣土;掠过湖面,可精准捕捉违规垂钓并研判落水风险;回到城市道路,又持续“紧盯”机动车违停与路面障碍……
这便是9月26日首次亮相的“西湖云安”无人机应用平台,所能实现的多样化治理场景。
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组委会供图
作为国家首批低空经济试点城市,杭州正加速无人机+政务应用创新。然而,从技术验证走向场景化应用的过程中,挑战也随之浮现。“我们从试点中发现,政务无人机硬件存在重复建设和数据孤岛问题,这制约了整体效能。”西湖投资集团“西湖云安”无人机应用服务平台负责人杨普球介绍。为解决这一痛点,构建全域统一、集成化的“云端大脑”尤为关键。
“西湖云安”低空政务无人机平台怎么建?公安、政务两大指挥中心有序运营,同时构建服务、飞控、运营三大中心技术架构。平台目前已接入无人机共64台,已规划航线70余条。
以单车治理的场景为例。“西湖区日均骑行量超20万次,以前管共享单车,全靠队员两条腿跑,一年上万次清运,还有死角、易反弹。”杨普球坦言,“现在不一样了,无人机自动起飞,AI自动识别,20分钟就能把违规停放点看得一清二楚,并将报告自动派发,线下工作人员配合进行整改。”
西湖投资集团供图
更多的城市治理场景,正在加速验证。“眼下,警务、政务、物流等低空+场景正在不断裂变中。”杨普球展望道,“预计到2025年底,我们将以单机3公里为服务半径,逐步织就一张覆盖西湖区的无人机响应网络,实现全域3分钟触达。”
横纵双向系统性布局
成为产业变革的引领者
数贸会发布的新产品、新技术,是西湖投资集团推进“两新”融合的阶段性成果。2023年,西湖区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出“1+6+N”架构。西湖投资集团从传统的融资平台转为产业支撑平台,对标对表上海张江高科,致力于打造面向新质生产力的“一流城市产业综合服务供应商”。
往深处看,西湖投资集团形成横纵双向的系统性布局。横向,全域范围产业园区差异互补、协同发展。
“我们通过深耕留用地项目运营管理,建设运营智造类产业园区16个、面积近百万平方米,为初创项目提供从孵化加速到上市辅导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首发首秀舞台上,西湖投资集团下属杭州西投产业运营发展有限公司招商总监张盟现场推介,具体而言,在北部围绕西湖大学、浙江大学形成科创板块,中部以西溪湿地等为核心形成文旅板块,南部毗邻之江文化创意园形成文创板块等。
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组委会供图
基础研究向市场化、商品化“熟化”的过程中,需要孵化、应用、资金等科技服务的有力支撑。
新一轮国企改革以来,西湖投资集团集中精力做的,就是建设科技服务的生态系统,以高品质产业平台为载体,牵引高水平、集成化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力支撑了来自于西湖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前沿性、颠覆性、先进性技术成果的转化落地。
产业平台建生态,基金投资则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投资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能前瞻性地筛选和培育优质项目。”西湖投资集团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集团作为出资主体已参与7支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约30.3亿元。
西湖投资集团供图
从纵向看,“差异化”布局进一步体现在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垂直协同,共筑新质生产力的集成优势。比如,“西湖新基建”瞄准新一代产业和技术革命的底座,专注软件开发、数据底座、物联应用等数字化科技产业;西投启真发挥浙江大学高新科创和西湖区先发优势,积极布局脑机智能等前沿产业。
这些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和留用地园区的开发运营、资产经营、商贸服务等传统业务相结合,推动西湖投资集团“一体两翼”式并进发展的格局,驱动产业结构优化与整体能级跃迁,也为西湖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