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11:35:41 西盟科技资讯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专精特新”企业被寄予厚望,它们在细分领域默默耕耘,解决着产业链上那些“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技术痛点。膜分离技术,作为现代工业“过滤器”的核心,其性能的毫厘之差,常关乎生产线的效率、产品的纯度,甚至环保达标的关键。2025年,笔者随调研组来到中国过滤之乡-新乡,走访了一批从事滤材滤器及过滤装备制造的企业,其中一家挂有“河南省无机陶瓷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标牌的企业-河南永新科技,引起了我们注意。
▲河南永新科技-陶瓷膜/金属膜生产车间
进入企业内部,我们来到永新科技的检验室,各式各样的检验设备映入眼帘:具有6MeV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探伤室、金属光谱仪、百特激光粒度分布仪 、孔径分析仪、抗折强度试验台、浊度计+数显粘度计、滤芯完整检测试验台、百特粉体特性测试仪、烛式/超声波过滤试验台……
当笔者问到陶瓷膜、金属膜生产及检验工艺时,技术员笃定地说,“从原料筛选、成型、烧结,到后处理、性能检测,全流程下来有28项标准规范,材料合格检验、产品性能验证、系统场景仿真,品质把控丝毫不含糊,比如对膜层孔径的精度控制,我们能做到20纳米”,这种严苛而成地体系的品控,让我们对“永新科技”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是如何做到并坚持这种“较真儿”精神的?
▲河南永新科技-陶瓷膜过滤系统
在“一米宽,百米深”的膜分离赛道上深耕
随后,永新科技技术总监接待了我们,他坦言,永新科技承接的过滤分离项目70%以上均是定制,为达到客户的特殊技术要求,技术团队往往要经历漫长的试错过程,“做定制一定要深耕,我们要深刻了解用户所在的行业,他们的产品生产工艺、对过滤装备的技术要求、环保要求等等;我们宁愿在一个技术领域做到百米深,也不在10个技术领域里做1米深,深耕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在1.0版本上持续优化再优化,我们自己的试错成本会越来越低,客户的试错成本及综合成本也会更低,这是从根本上帮客户解决问题”。
根据永新科技客户反馈与现场测试数据,永新科技的核心膜产品及过滤器,表现出了稳定性能与较长使用寿命,连续10年客户复购率>90%。
▲河南永新科技-陶瓷膜过滤系统
铁拳破壁,集结作战攻克“不可能”
在和永新科技不同岗位员工接触的过程中,笔者能感受到这家企业的不同之处:团结、有秩序、正能量。一个问题抛出来,一件事需要做,他们能快速分配好工作,合力解决,这也许就是永新科技崇尚的“长征精神”吧!
技术攻坚需要的正是这种团结协作和不怕困难的精神。2021年,某新能源头部企业在建设锂电材料高纯生产线时遇到难题:传统聚合物分离膜在强酸性的提纯环境中,使用寿命急剧缩短至不足72小时,严重影响连续生产。面对客户的紧急需求,永新迅速集结了15人的跨部门攻坚组,成员包括材料学、流体力学、自动化控制工程师和锂电现场应用工程师。
▲河南永新科技-过滤分离装备及系统
一位张姓技术员回忆说:当时氧化锆载体在强酸环境下晶相结构出现不稳定迹象,导致通量衰减加快,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主动寻求外部智力支持,联合高校及设计院粉末冶金、膜材料领域的研究员,对过滤材料及设备进行了改造,终于开发出特种耐酸陶瓷膜,在模拟工况测试中寿命提升至6000小时以上,满足了客户建设“零排放”产线的核心需求。
这种围绕具体技术难题进行协同攻关的模式,是永新科技评选优秀员工的核心标准, 据员工介绍,在重大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会获得公司一年一度的“长征奖”,这对永新员工来讲是至高荣誉。
长征精神永不朽,走好技术长征路
二十年深耕,永新科技将“集体奋斗、创新拼搏、不达目标不罢休”的理念,融入了一次次具体的技术攻关和客户服务中,真正做到了“致力于过滤与分离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应用”。如今,在5条智能化产线的有序运转中,在严格加工工序的把控下,这家扎根中原的膜分离企业,仍在“一米宽,百米深”的赛道上持续深掘,为中国工业过滤分离技术的提升贡献着力量。
或许,长征精神在当代工业的映照,就藏在这毫厘必究的检测数据里,在解决客户具体难题的不懈尝试中,在每一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团队协作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