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从“智慧零碳”码头感受百年大港现代风貌

2025-08-07 10:52:28      中华网   


  天津依港而生,因港而兴。俯仰之间,海天一线,塔吊纵横。从天津港七彩廊桥远眺,远控岸桥、自动化场桥、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在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井然有序作业。“智慧零碳”码头、自动驾驶示范区……近年来,天津港加快智慧化转型,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作为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天津港不断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加速建设世界一流智慧港口。从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到全流程自动化改造样板工程,天津港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港口智慧化转型提供“天津港方案”。

  强强联合 深度融合港口场景与数字技术

  在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一个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由远程控制自动化岸桥从货轮上轻轻抓起,稳稳落在无人集卡上;无人集卡在北斗导航系统指引下,按照实时测算的最优行驶线路,有序经过自动加解锁站,卸下集装箱锁具,驶向集装箱堆场。

  无人集卡如何自动行驶、躲避障碍物,自动化场桥如何保证集装箱与集卡严丝合缝?华为天津政企业务总经理叶紫阳介绍,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是天津港智慧化转型的关键密码,这离不开多年来天津港与华为的深度合作。

图片 1.png

华为天津政企业务总经理叶紫阳。华为供图

  今年3月,随着在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复杂作业场景的全工况测试成功,基于华为全栈自主创新底座的天津港新一代集装箱码头管控系统(JTOS)成功上线运行,完成天津港第一个集装箱码头生产作业系统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改造,标志着天津港在行业核心业务系统技术应用领域取得了关键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全新一代JTOS具有架构灵活、功能完整、算法多样、生态包容的特点,让自主创新“大脑”与“神经中枢”有力支撑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高效运行。天津港基于JTOS功能,实现集装箱码头生产管控系统与设备控制系统等生产作业资源互相感知、数据交换、信息相通。

  为提升系统的全面可推广性,适应更多不同类型的集装箱码头应用场景,天津港进一步扩展JTOS功能,围绕支撑“传统集装箱码头自动化升级”和“人工+自动化混合水平运输作业”,加强研发场桥双钩装卸、设备标准化接口、PRTT算法等新功能,充分适应全工况生产需要。

  “从共同打造‘智慧港口全球创新实验室’到全球首个商用无人驾驶水平运输解决方案成功落地,近年来,华为与天津港不断加大合作力度,深度融合业务场景与数字技术,联合开展智慧港口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数智化转型升级,双方战略合作成果丰硕。”叶紫阳说。

  全栈自研打造稳定可靠的自主创新底座

  近年来,天津港集团在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建设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这背后,离不开华为的鼎力支持。

  “以全新一代JTOS为例,基于华为DCS数据中心虚拟化解决方案底座成功稳定运行,依托于FusionCube鲲鹏超融合、FusionCompute虚拟化套件、OpenEuler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全栈自主创新产品,全面提升天津港码头生产作业效率和安全管理能力。”叶紫阳说。

  有了JTOS的智能助力,不少码头工人得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台前”走向“幕后”。据介绍,华为DCS数据中心虚拟化解决方案,采用分层解耦、模块化的架构设计,支持轻量起步,支持开箱即用的超融合形态交付,向大规模场景平滑扩容,实现在任意时间按需投资建设。

  在全球港口行业迈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浪潮中,天津港与华为共同谋划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工作,加快推进港口自动化、智能化和无人化技术应用,助力天津港集团加速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进程。

  据了解,自2020年6月签署战略合作以来,双方持续深化合作,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突破,以“打造数字孪生天津港,引领港口经济发展”为愿景,完成了天津港集团数字化转型变革规划并制定了转型蓝图,并持续推进数字化治理流程体系建设,增强了数字化转型治理能力。

  “双方推动联合推动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应用,成功研发了全球首个港口大模型PortGPT1.0,引领港口行业AI大模型发展。通过加强港口基础设施的合作,建成了港口行业首个A级绿色低碳算力中心,为集团提供了全面自主创新的基础设施资源,并推动数据治理服务及平台建设。”叶紫阳说。

  此外,双方联合打造的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C段码头)相比全球其他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曾取得智慧程度最优、运营效果最优等多项行业领先成果。JTOS码头生产操作系统与FMS水平运输系统,实现每小时329箱的在泊船时效率和每小时416箱的峰值船时效率。

  面向未来,天津港的智慧化探索仍在深化。目前,天津港与华为不断加强合作,聚焦“打造数字孪生天津港,引领港口经济发展”数智化转型愿景,加快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持续推进数智化转型变革规划落地,打造港口人工智能应用,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以智能化塑造新优势,加快培育港口新质生产力。

  转载自:中国交通新闻网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