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0 12:26:13 西盟科技资讯
面对银发经济领域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一场聚焦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正在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10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调研团赴十方融海梨花教育,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校企合作交流活动,双方围绕银发经济服务创新、人才培养、学科共建与实习实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说:中国传媒大学调研团赴十方融海梨花教育
活动期间,中国传媒大学调研团围绕梨花教育相关业务的开展情况展开调研,并通过实地观摩和案例分析,系统梳理了银发经济的现状脉络与发展前景,为后续产学研协同推进奠定基础。作为本次调研的重要成果,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与梨花教育正式签署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协议。该基地将充分整合双方优势资源,着力构建从教学到实践再反哺研究的一体化平台,重点培养具备扎实学科素养与行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文化服务与银发经济领域持续输送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力量。
银发经济崛起,人才缺口待补
“这是我们首次与银发教育领域的企业共建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金雪涛介绍,这一合作经过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202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他们是在知识海洋中遨游多年、积累了丰富学识和专业技能的年轻一代,将带着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涌入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
而另一边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3.1亿,占总人口的22%。目前全国共有7.6万所老年大学,在校学员2000余万人,仅占老年人口比例的6.4%。面对老年教育需求的持续扩张,专业人才断层、优质师资稀缺、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等核心瓶颈日益突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这也正是中国传媒大学与梨花教育决心通过产研学深度融合,共同破解的现实课题。
十方融海副总裁苏涵在座谈会上指出:“即将步入社会的毕业生群体,正与亟需专业人才的银发经济领域形成历史性交汇。我们与中传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正是要打通产研学用闭环,让学术研究、技术开发与市场需求在同一平台协同演进。”
他表示,梨花教育致力于通过AI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文化素养类服务,以满足新中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助力个人自我价值实现,期待与中国传媒大学在教研、科研、师资等维度,在艺术素养、文化游学、传统文化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培育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校企协同,打造银发经济人才新高地
“让高校的专业教育更贴近市场需求,让企业的实践经验反哺人才培养。”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金雪涛如此描述合作初衷。此次与梨花教育的合作,正是守好专业根据地,拓展人才培养新空间的生动实践。未来,依托新闻传播等双一流学科及教学质量体系,中国传媒大学愿以AI+教育+适老化为主线,与梨花教育联合推动师资团队的教研与培训,共建银发教育行业标准与认证规范,开发适老化学习效果评估工具,并孵化产学研一体化项目等。
图说:校企协同,打造银发经济人才新高地
在交流经验环节,双方代表各抒己见,分享了在文化服务业和银发经济领域的研究经验与创新思路。
有研究预测,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30万亿元,唯有以研促产、以产带学,才能系统性回应老龄化社会的多元需求。
梨花教育CMO王德祥认为银发经济是一个涵盖技术创新、兴趣教育、文化娱乐等在内的巨大生态,前景广阔、势头良好,为广大有志青年就业开辟了一条黄金赛道。希望以教学基地为依托,联合中传开展银发用户行为研究、适老化产品创新等多元课题,共同构建涵盖课程研发、技术融合与效果评估的产学研体系。
近年来,梨花教育抓住行业转型的关键节点,实现AI工具与人文素养的深度融合,已形成“政府认可、行业肯定、市场欢迎”的良性发展态势。截至2025年6月,梨花教育累计服务1800万学员。
产教融合,开拓青年职业新赛道
据悉,梨花教育在推动银发经济与青年就业协同发展方面已获社会关注。此前,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专题报道了其在“银发经济推动年轻人就业”方面的创新实践。
梨花教育通过打造专业化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在AI技术创新、教研升级、产学研互动等方面持续推进,创新性地开设了AI人格训练师、银发研学规划师等新兴岗位,为年轻人提供了符合个人专长的发展路径。
此次合作不仅是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双方还将以此为契机,共同推动银发经济领域标准制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产业生态构建,打造集“教育-就业-产业”于一体的银发经济人才生态圈。
图说:校企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随着银发经济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梨花教育与中国传媒大学的此次合作,有望为行业提供可借鉴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助力中国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中老年文化素养提升”贡献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