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科大讯飞集结人工智能国家队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4-06-26 11:41:16      西盟科技资讯   


  6月2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大会堂隆重举行,《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由科大讯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华为、中国移动等共同完成,其中科大讯飞为第一完成单位。这是深度学习引发新一代人工智能浪潮以来,过去十年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获奖项目成员中,科大讯飞是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之一,另外,科大讯飞、华为和中国移动均为工信部指定的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大模型专题组组长单位,与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两所全球顶尖的科技学府携手,共同构成了一支大模型时代下实力强大的人工智能“国家队”。

  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智能语音技术全球领先

  科技部资料显示,国家科技奖2023年受理的通用项目总数为1261项,通过初评的总数是301项(其中通用项目243项),初评环节的特等奖、一等奖项目达到29项(不含专用项目),最终获特等奖、一等奖的有28项。因2021年、2022年国家科技奖暂停申报的缘故,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成果,堪称“国奖”史上最难的一年。

  本次获奖是科大讯飞第三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殊荣,此前“KD系列汉语文语转换系统”获200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智能语音交互关键技术及应用开发平台”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从汉语文语转换,到智能语音交互,再到今天的智能语音翻译,可以说,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是在国家级奖项的关注和认可中逐步发展壮大。

  多语种智能语音技术包含多语种语音识别、多语种语音合成、多语种翻译技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技术。目前,该技术支持全球69个主流语种,除了6个联合国通用语种(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之外,还包括日语、挪威语、丹麦语等小语种54个,均达国际使用标准。在与谷歌、微软等国际厂商的盲测对比中,实现了69个语种整体并跑,其中14个重点语种领跑。

  持续攻关多年,科大讯飞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并打破美国技术封锁,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技术创新。首先是复杂语音信号解耦建模关键技术突破,其次是多语种共享建模关键技术突破,再者是语音语义联合建模关键技术突破,第四个创新点是国产异构硬件平台训练及推理加速关键技术突破。基于这些关键技术的持续攻关和突破,该项目获批牵头建设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语音产业界唯一的国家级研究开放平台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首批20家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的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智能语音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与此同时,科大讯飞主导编制 11 项国际和国家标准,获授权发明专利 257 项;近五年累计获得国际权威评测冠军 20 余项,持续保持技术引领。

  助力中国企业出海 推动AI普惠

  该技术成果不仅在全国两会、博鳌论坛等重要政务和商务交流场合得到广泛应用,更在中国品牌“走出去”战略中发挥了关键推动作用。以近年来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海外出口为例,中国汽车出口企业十强中,有八家搭载了科大讯飞的多语种智能语音技术,涵盖23个语种,服务范围扩展至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不仅在经济建设中起到推动作用,多语种智能语音技术在社会公益方面也做出自己的贡献。科大讯飞发起的“听见AI的声音”公益行动,为听力障碍人士提供免费的实时语音转文字服务、捐赠免费时长,截至2024年6月,累计捐赠时长超一亿分钟;发起“三声有幸”项目,累计服务1368万人,助力公益团队创建无障碍应用超3万个;进行推普扶贫攻坚。

  近三年,多语种智能语音技术产业化项目累计实现直接经济效益 521.28 亿元,并带动由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以科大讯飞为核心的“中国声谷”产业集聚发展,并上升为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根据德勤数据发布的《2020-2021中国语音产业发展白皮书》及华经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智能语音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国内市场份额科大讯飞稳居第一,且在全球多语种市场占比8.1%,并持续提升。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选标准,强调在技术领域内实现国际领先的自主创新,同时要求获奖成果对促进经济建设、推动社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此外,该奖项还特别看重科技实力在推动行业持续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和引领产业升级方面的示范效应。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一等奖不仅是对科大讯飞在智能语音领域技术创新和应用成果的肯定,也标志着中国智能语音技术国际领先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对大模型时代下科大讯飞持续科研创新给予了充分鼓励。

  据悉,科大讯飞将于6月27日,发布星火大模型4.0版本,全面对标GPT-4 Turbo。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