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甲小姐对话海纳AI梁公军:AI 2.0核心就是“打穿、打穿、打穿”

2024-06-14 11:05:47      站长之家   


  进入AI行业的打开方式分几种?

  几天前,甲子光年张一甲发了一条朋友圈,问了上述问题,得到了64条回复,数据分布如下:

  1.VC输血:8

  2.API收费:11

  3.互联网模式如freemium或广告:11

  4.软硬结合卖有溢价的硬件:12

  5.网红电商:2

  6.打赏和新SaaS:8

  7.卖云:4

  8.大厂以极低成本输出AI能力但靠投资等闭环:7

  9.其他:1

  每个人的选择几乎都会被过往的认知经验所困,或许人工智能的最终出路并不在这些选项中,但一个大趋势是:每一轮技术变革,技术对场景的穿透力都越来越强,对人类工作的替代越来越彻底,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回看整个互联网时代,从信息上网到O2O,从技术辅助到全自动替代,处处可以看到技术变革带来的社会进化。

  本次对话的主人公,海纳AI创始人兼CEO梁公军,便是从草莽时代走来的一位互联网老兵。

  梁公军于2001-2005年担任微软技术顾问;2006年创办鲜果网(曾是国内最大的个性化资讯产品,3000万App用户);2015-2019年,梁公军与微软同事共同创办太极天使,四年间投资30多家“SaaS+AI”初创公司。

  在梁公军转型投资人的同一时期,他用2个月时间几乎垄断了市面上常用单词的“.AI”域名,后续很多AI公司的域名都是从他手里购买。“这种时候一定要打闪电战,本质上是赚认知差的钱。”梁公军告诉「甲子光年」。

  如今来到AI 2.0时代,以“闪电战”见长的梁公军却决定走一次“窄门”。

  2019年初,梁公军与微软副总裁Azure AI Research曾南山博士共同投资启动海纳AI。创办五年至今,

  梁公军认为,AI 2.0时代核心就是“打穿”,即“革命性替代人工、全集团全量使用”,而不只是辅助性地、小规模地试点使用。只有打穿了,客户才会长期持续买单。

  近一年来,梁公军深切感受到趋势的力量。“过去BD一个500强集团要用一年,现在只用1个月。”

  但“AI招聘”的外壳背后,梁公军有一个更大的宏愿,他希

  只是,“就业”二字背后,是无数鲜活个体的人生,梁公军身上背负的,不止一家公司的重量。

  本文,甲小姐对话梁公军。

  谈选择:“我非这件事不可,这件事也非我不可”

  以前我们需要用一年的时间才能成功BD一家500强公司,现在BD一家500强企业,基本只需要1个月左右。

  甲小姐

  :你完整经历了1997-1999年PC互联网兴起到2011-2012年移动互联网浪潮兴起的过程,现在又一次站在AI浪潮的起点,你有哪些判断?

  梁公军

  :

  第一个12年,我在新浪,公司从不到100人很快发展到1000人,一年多就上市了,后来又去了微软;进入第二个12年后,我自己作为操盘者做鲜果,感受非常鲜明,之前想拿到很多优质资源会很费劲,但那一年左右的时间内,你只要跑到前面就能很轻松拿到这些资源。

  这两个阶段非常疯狂,整个社会最优质的人才、资金和资源都快速涌入互联网领域,尤其加速向各赛道种子选手集中。

  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又过去12年,AI浪潮来临。我的判断是,在2024-2025年期间,会跟过往的那两次周期一模一样。

  甲小姐:

  AI招聘的tipping point已经到了?

  梁公军:到了。

  AI招聘在过去五年发展非常慢,和过往十年大部分to B企业一样,很难做到营收过亿,因为没办法规模化,爆发点无法来临。但现在。在这个领域,专注于单点场景、已经完成PMF(产品市场匹配)的公司会在未来半年内率先脱颖而出,它们已经走过了从0到1、从1到5的成长过程。接下来会迎来5到10、到100、到1000的快速爆发。

  甲小姐:

  这个变化何时发生?

  梁公军:去年开春之后,市场情绪变化很明显。以前我们需要用一年才能成功BD一家500强公司,现在越来越多的500强公司主动找到我们。我们不再需要自己教育市场,现在BD一家500强企业,基本只需要1个月左右。

  相信不久的未来,海纳AI面试官会快速成为各大公司的标配。

  像过去几次技术革命一样,这次AI 2.0引爆点依然是单点场景,各个关键单点依次纵向打穿,进而连点成线、引发横向流程的变革。

  甲小姐:

  你在2015-2019年做了四年投资,这段经历对你现在再次创业有帮助吗?

  梁公军:

  创业是一个可习得的技能,有内在逻辑和方法论,我在做投资副驾驶的时候对创业的认知更系统,更有全局观。

  甲小姐:

  AI的hype足够大,为什么不接着做投资,直接享受不同行业的红利?

  梁公军:

  我认为直接下场做海纳AI的选择更好。

  2016年我系统研究了人力资源行业,把行业拆解成300多个细分环节,其中,招聘拆了37个环节。

  发现两大问题:第一,服务碎片化;第二,人效极低。追索到最后,关键原因是,人才和岗位作为行业最基本的单元并没有被很好地结构化量化,进而标准化,导致人才的培养和流动的每个环节都只能依靠不同人的主观判断,没办法做大规模高效精准处理。

  我们都知道,一个高效的、大规模的商业体系,其基本单元最好是结构化量化、标准化的。再者,万事人为先,所有事情都是人干出来的,各行各业的第一驱动力是人才。

  所以,我们在2019年2月份,决定直接下场做海纳AI面试官,

  甲小姐:

  能否用一句话告诉我为什么all in的是海纳AI,而不是其他项目?

  梁公军:

  因为过去几十年,最顶级的公司,如微软、谷歌、华为、小米等,最终都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系统,我们也有机会。

  甲小姐:

  海纳AI就是你的the one,the right?

  梁公军:

  非常准确。我一直在提“The Right”这个概念。2023年10月我们公司才31个人,现在已经68个人,可能很快就会到100 人。我一直在以“The Right”为锚点去找人——

  海纳就是你此时此刻命中注定最该干的事情,你就是海纳此时此刻最适合的人选,彼此互为“The Right”。

  谈竞争:“AI 2.0的核心就是在某个单点场景真正‘打穿’”

  “革命性替代人工、全集团全量使用”,是AI 2.0时代打穿2B场景的核心指标。

  甲小姐:

  AI面试的渗透曲线是什么?

  梁公军:

  AI面试和过去十年AI客服的发展轨迹会比较像。

  刚开始只有大集团使用AI客服,现在哪怕只有几个人的公司都会使用AI客服,挂在自己的官网官微上提供7*24小时的服务;刚开始国内有近1000万客服人员,现在可能也就200-300万,简单重复的工作都被AI客服替代掉了。

  AI面试也会经历类似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甲小姐:

  怎么定义“打穿”?

  梁公军:革命性替代人工,全集团全量使用。

  也就是说,客户完全信任AI面试的结果,不需要每次AI面试都再由人工审核一遍;在精准度、信效度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全集团全量长期使用AI产品,而不是只在几个子公司试点。

  比如我们在为顺丰等集团服务时,集团刚开始也心存疑虑,试点很久,直到拿到足够的数据证明精准度和信效度后,才决定全集团全量使用海纳AI。

  如果这样的灯塔客户都没办法全量使用,整个行业是没办法打穿打透的,最终做出来的,可能就是一个鸡肋产品,大家都只是尝鲜、少量试用,无法形成大规模长期价值,和过去10多年AI 1.0时代很多鸡肋产品一样。

  甲小姐:

  “打穿”的过程遇到哪些问题?

  梁公军:

  最大的问题,还是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度。而这倒逼我们必须把这个场景打穿,把AI模型的精准度和信效度做得很高。

  另外,也会遇到很多噪音。比如说,有一些友商拿到热钱、以非常低的价格和我们竞争,这给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带来很大困扰。我们的做法是,

  所幸的是,现在行业很冷、热钱很少,这样的噪音越来越少,这对我们、对行业的稳健发展都是很好的事情。

  现在回看我们的坚持是值得的,有几个大集团刚开始也会选择价格非常低的服务商,但过了一年,他们发现精准度、稳定性都成问题,最后还是回过头来选择海纳。

  甲小姐:

  “打穿”是你们的核心壁垒吗?

  梁公军:

  是的。。

  “准”的两个支撑点,一是人才量化测评方法论,输出岗位用人模型,由我们的量化测评专家支撑;一是AI自动评估算法,由我们的AI算法团队支撑。

  我们的量化测评专家基本都是北师大或北大应用心理学毕业,在SHL等头部人才测评公司工作了10多年时间;AI算法骨干主要来自于微软、微信AI团队。

  甲小姐:

  你们的产品如何定价?

  梁公军:

  蓝领每人次10块钱、白领每人次20块钱。原来雇佣一个招聘专员每年需要10多万,每位专员一天面试10多个人,每个人面试半小时左右,各种成本加起来每人次需要100元左右,我们的收费只是线下成本的十分之一。

  甲小姐:

  那这个定价不算高?

  梁公军:

  是的。美国市场上做得最好的HireVue,去年面试2000万人次,每人次面试价格大约15美元。我们的定价只是美国同行的十分之一。

  甲小姐:

  你的客户粘性如何?

  梁公军:100%。客户使用之后,都会在第二年续购、增购。

  甲小姐:

  如果顺丰自己组个团队,每年花几千万做AI面试系统,或者北森、Moka等HR SaaS和猎聘、脉脉等招聘平台入局,会挤占你们的生存空间吗?

  梁公军:

  有一些公司可能会尝试,但大概率会因为自己独立做的ROI不高、最终还是选择和海纳AI合作。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要把一件事情做好,打穿、打透,需要的团队DNA各不一样,需要持续多年的大量资源资金投入。

  特别是这些年经济下行,大家都难过,反而有可能倒逼国内上下游公司之间形成类似美国的专业协同生态。

  比如说,美国最大的AI面试服务商HireVue已经内嵌到美国头部所有HR SaaS系统中,包括Workday、SAP、Oracle等,美国Top1000公司已经有80%以上都选用了HireVue,并没有自己独立做。

  我们现在和很多头部HR SaaS服务商也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合作关系,

  谈标准:“很多人强调降本增效,但我们核心是帮企业统一用人标准”

  “用人标准”是一把钥匙,它体积很小,却能打开“人才精准就业、企业精准招聘”这个宝藏。

  甲小姐: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你认为海纳AI最牛的地方,是什么?

  梁公军:面试量最大、灯塔客户最多、AI模型最准。

  海纳AI已经服务了中国用工量最大的八个行业,每个行业的头部TOP3集团大部分都在使用海纳,如物流行业的顺丰、京东、极兔,连锁零售行业的沃尔玛、瑞幸咖啡等,以及智能制造行业的吉利、TCL、美的等。

  海纳AI将人才结构化拆解为200多个维度,4000多个行为特征,并基于最新开源大模型,利用数亿条高质量行业数据,自炼行业AI大模型,对人才的仪容仪表、沟通表达、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心理状况、行业经验等均可自动面试测评,哪怕和美国做得最好的同行HireVue相比,海纳AI的精准度、信效度都遥遥领先。

  甲小姐:

  你们如何决策先服务什么行业,后服务什么行业?

  梁公军:

  按各个岗位的全国用工量从高往低打,尤其聚焦打蓝领。 2019年开始做这件事情之前,我们把国内过往5年的就业数据做了详细拆解,把用工量Top100的岗位逐一分析。快递员、服务员、店员等排在最靠前,就先做,每个岗位的用工量都在1000万人以上。

  甲小姐:

  你们不会横向拓展,做BPO(业务流程优化)吗?

  梁公军:

  不会。我们聚焦把这个单点完全打穿,让上下游生态伙伴都信赖我们,把海纳AI完全融入到行业生态中,Inside anywhere。我们希望和伙伴们一起,帮助各行各业的各个岗位都形成行之有效的用人标准,帮助每个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甲小姐:

  你解决的不只是就业问题,而是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价值底色上,解决人与工作的匹配问题。

  梁公军:

  我提炼了四个字:“精准就业”。

  我们在过去的五年里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帮助各行业头部集团一起制定岗位用人标准,统一集团各个子公司、各个门店的用人标准,提升集团的用工质量。“用人标准”是一把钥匙,它体积很小,却能打开“人才精准就业、企业精准招聘”这个宝藏。

  甲小姐:

  十年后你最大的竞争对手可能是AI员工,因为已经不需要人类员工了,自然就不需要招聘了。

  梁公军:

  即使未来越来越多的岗位被AI替代,从碳基员工变成硅基员工,人类也依然需要工作,依然需要面试。只不过,

  谈价值:“原来蓝领招聘那么复杂,水那么深”

  好消息是,我们现在初步建立了“陕甘宁根据地”,正在给客户、给人才带来很大价值。

  甲小姐:

  深入AI招聘深水区后,有哪些超过你预期的事情?

  梁公军:

  有很多,比如我以前没做过蓝领招聘工作,但现场浸泡后发现,候选人和面试官的体验都很差。

  候选人要千里迢迢从老家跑到大城市的劳务中心,排一两个小时的队;某个集团在深圳的招聘中心,高峰期要面试三四千人,排队甚至能排到两个街区外。面试官每天做这些简单重复的工作,也未必能全程保持良好的状态。整个过程每个人都很紧张。

  这种蓝领的大规模招聘,可能还会存在一些不合规行为。这些问题很难靠管理手段完全禁止,但通过技术手段,动作留痕,能较好地规范约束。

  以前我没想到蓝领招聘这么复杂。原本我们计划三年内把这事儿基本搞定,但现在已经是第五年了。

  甲小姐:

  本来想闪电战,结果发现是长征。

  梁公军:

  是的。好消息是,我们现在初步建立了“陕甘宁根据地”,正在给客户、给人才带来很大价值。

  对客户,帮助集团统一了各个分公司、各个门店的用人标准;对人才,帮助候选人7*24随时随地找工作。

  集团使用AI面试后,候选人哪怕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家,都能7*24小时完成面试,体验得到很大改善,面试完成率极大提升。

  甲小姐:

  如果一切都交给AI,未来人类的求职过程是否也会被困在系统里?

  梁公军:

  其实每一轮技术变革的早期,都会出现类似的争论,但人们往往会牺牲部分利益来换取技术带来的更大便利。

  甲小姐:

  我发现这拨AI浪潮中,很多人在设计技术或产品架构时都绕不开对政治和哲学的考量。

  梁公军:

  每次技术革命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巨大冲击,我们确实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设计产品,平衡好利益得失。

  谈未来:“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去年使用海纳AI面试的人数有300万人(累计800万人),2024年将新增面试1000万人。

  甲小姐:

  现在还有哪些职业是AI面试官无法涉足的处女地?

  梁公军:

  一些深层次的能力特质,依然需要人工专家通过深入沟通来评估。但整体看,中国8.5亿劳动人口中,绝大部分都可以用AI面试完成一面,其中基础蓝领岗位可以用海纳AI完全替代人工面试。

  甲小姐:

  你所处的赛道背后其实是“就业”这个民生问题,目前你对经济周期的感知是什么?

  梁公军:

  快递物流、连锁零售、餐饮酒旅等行业,面试量逐年增加;最近两年,外企面试人数大幅减少,这是众所周知的,许多外资企业都在撤离;另一个变化是制造业工人的面试量也在下降。人们的求职从制造业向城市服务业迁移的趋势明显。

  甲小姐: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选择“躺平”。

  梁公军:

  是的,但在大家都躺平或比较消极的情况下,总是需要有人站起来。特别是对于创业者来说,他们的使命就是解决社会问题。现在正是最需要创业者站起来的时候,把大家组织起来,开始行动,不要躺平。多做些事情,多向前推进一些。

  甲小姐:

  创业5年,你对未来更乐观还是更悲观?

  梁公军:

  虽然都在说现在是经济寒冬,但我反而更加乐观,无论是对我们这个行业,还是对海纳AI这件事情。

  原因是,最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还能有多难呢?我们已经经历过最低谷,还能有多低呢?接下来,只需要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每一步都在上升。尤其是我们在这个漫长寒冬期,服务获得了各行业Top3灯塔客户的持续认可,团队得到了最好的高压锤炼,市场更成熟、噪音更少。

  去年使用海纳AI面试的人数有300万人(累计800万人),2024年将新增面试1000万人。今年4月份我们加入了华为出海加速营,跟随华为这艘大航母,尝试在一带一路沿线劳动密集型国家为我们的全球化集团客户提供AI面试服务。

  我们相信,未来一段时间,是几十年一遇的巨大技术红利期。优质人才、资源、资金,都在加速度优化组合;各赛道的种子选手,都在争分夺秒,光速进化。

  此时的1个月,要当成平常的1年来过;此时的1天,要当成平常的1个月来过;此时的1小时,要当成平常的1天来过;此时开1枪,等同平常开100枪的效果。 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