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做大航天商业蛋糕,就在引力一号的首飞里

2024-01-25 13:19:30      西盟科技资讯   


  近日,圆满执行“引力一号”首飞任务的东方空间官方宣布,公司完成近6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由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博华资本管理)、申银万国投资、洪泰基金、新鼎资本等新机构投资,老股东山行资本、民银国际、鼎和高达等继续加持,泰合资本担任财务顾问。这是“引力一号”创造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中国首型捆绑式民商运载火箭、世界首型海上发射的捆绑型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后,资本市场用现实的“真金白银”做出的“用脚投票”行动,背后是对东方空间持续做大“航天商业蛋糕”的信心。

  自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商业航天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引力一号的成功首飞,无疑是率先提交了一份让各界满意的答卷。毕竟此次发射任务,实现了三颗“云遥一号”气象卫星与重达3吨的低成本货运飞船主体结构配重的首飞成功,达成了近地轨道6.5吨运载能力,验证了中型运载火箭的海上机动发射、快速应急发射方案,为国内商业航天探索出“规模化、便捷化、低成本”的新模式。

  “效、益”兼备,引力一号首飞突显的商业价值

  引力一号首飞所蕴含的商业价值,直白一点说,就是通过高效精密的研发、制造,结合一站式便捷发射布局和海上发射模式,将火箭从原来的科研型“试验品”,变成了可复制且规模性“量产品”,进而将航天的商业化从试水变成了应用,增加了航天上下游产业链的收益性。

  商业航天“驶入”快车道,重要动力源自商业卫星应用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通信导航遥感三大卫星系统。特别是面向新一代的通信基础建设的卫星互联网,和当前广泛应用的遥感系列卫星,均有建立卫星星座的迫切需求,开启“低轨卫星经济”。 但在太空频轨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在短期内快速助力商业卫星企业进入太空的能力,扩充太空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当务之急。

  “引力一号”作为东方空间第一型火箭,就达到500公里SSO运载能力4.2吨,可实现百公斤级卫星“一箭一轨”、“一箭半轨”。同时引力一号首飞就采用技术难度高但具备高频发射潜力的海上发射模式,叠加引力一号作为固体火箭可以提前贮存、快速响应发射的优点,后续单条发射船可支持24小时-一周支持一次发射任务。

  从引力一号自身设计、火箭基础设施布局考虑、火箭关键环节动线等全方位优化效率和成本问题,充分借鉴应用的民用行业经验,将引力一号单位发射成本降底至国际商业航天优秀水平。引力一号如果采取“拼车”形式,按照500公里高度,相比现在使用小型火箭来拼车的话,单价能降低百分之50左右。而通过“整箭”发射则经济性更高。

  引力一号所验证的“规模化、便捷化、低成本”的新模式,无疑将助力我国商业卫星星座组网快速实施、占据频轨资源,从最核心的运力端,开启了可持续发展的航天商业化应用道路。

  6亿融资“开年”,进一步优化商业航天布局

  据了解,此次东方空间的6亿融资,将用于“原力-85”百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发与生产工作,加速“引力二号”中大型可回收液体运载火箭研制。

  自2020年成立以来,东方空间面向主流、打造“高手”,研制中大型运载能力的“引力”系列火箭,并按照“固液并存、循序渐进、有效迭代、系统创新”的发展思路,将再用2年左右时间实现“引力二号”首飞。“引力二号”以可回收、极致性价比、高轨发射为主要特点,将进一步提高运载能力至15-20吨,降低发射成本至SpaceX“猎鹰九号”水平,能够满足大型卫星互联网星座组网及中高轨发射需求。并通过战略性的总装厂和发射场集聚布局,建设“一站式”海上发射模式,具备更高发射频次潜力的同时,也为后续海上回收奠定了基础。

  “引力二号”将采用东方空间自研的“原力-85”发动机,该型发动机已于2023年12月完成半系统热试车,将于今年一季度完成全系统试车。东方空间在无锡市梁溪区建设航天动力总部,占地面积约121亩,园区建成后将满足年产300台“原力-85”发动机需求,能支持年30枚“引力二号”火箭飞行。东方空间着力依托长三角工业基础的强大优势,构建让火箭从“试验品”变成“量产品”的供应链、生产链,进一步降低火箭发射成本。

  东方空间团队表示:“作为新质生产力,我们将继续不遗余力的拓展建设规模化、便捷化、低成本的‘引力’发射服务。目前我们已经把‘引力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做到了全球最大,也有信心把‘引力二号’液体运载火箭做到全球领先水平,充分发挥商业航天推动航天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服务航天强国建设大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