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瑞承: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如何区分流感or支原体肺炎?

2023-12-18 16:33:48      恩施新闻网   


  随着冬季的到来,各种病原体纷纷登场,开启大乱斗模式,就诊人数持续攀升。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提醒:今冬明春,我国可能面临流感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交互或共同流行的风险。

  而根据北京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在近期流行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当中,流感病毒、支原体肺炎较为流行。

  那么流感与支原体肺炎如何分辨?又该如何治疗呢?

  1、流感、支原体肺炎是什么?

  流感和支原体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两种不同呼吸道疾病,但是因为两者都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让很多人无从分辨。其实两者在症状和病程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区别。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季节性疫情,并能引发不可预测的大流行,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测算,全球范围内每年感染流感的人数超过10亿,因流感造成的相关死亡人数达29万~65万。

  9月份以来,我国南方省份出现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的流感活动升高,并且是与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共同流行。10月以来,我国北方个别省份开始出现流感活动升高,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并呈现出上升趋势。

  瑞承提醒,在流感期间,聚集性传染几率增多,尤其是在学校、幼托机构、养老机构等人群密集的场所,要注意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Q:流感的症状主要有哪些?

  A:在感染流感病毒后,患者多表现为发热、寒战、头痛、肌痛和其他全身不适,常伴有呼吸道疾病表现,如咳嗽、咽痛和流涕等。这种现象在低龄儿童发热的表现中可能会更加严重,部分孩子还可能出现热性惊厥。

  另外,在感染流感后,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一些胃肠道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不佳等。极少数人群感染流感后,可能会进展为重症流感,引起喉炎、肺炎、脑病、心肌炎等。

  Q:流感是怎么传播的,潜伏期有多长?

  A:流感病毒一般通过呼吸道飞沫(如打喷嚏、咳嗽、交谈时产生)或污染物体表面后,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流感病毒也可以通过流感病人呼吸时释放的小空气微粒传播。流感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Q:流感一般病程多长,病程变化是怎样的?

  A: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流感病毒感染后呈急性、自限性病程,多数症状在起病2~3天消失。部分人群的发热持续时间可达5天,绝大多数在1周内恢复。但咳嗽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少数年长儿童(七八岁以上)的乏力感可能持续数周。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感染

  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比一般的细菌小,但比病毒大,它们分裂速度很慢,一般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完成一次分裂。支原体可以通过转化或转染等方式进行基因重组,从而产生新的特征。它可以引发多种感染,如肺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关节炎、心内膜炎等。

  近期高发的支原体肺炎就是肺部感染支原体引发的,好发于任何季节。北方地区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区则是夏秋季流行。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为1~3周,从潜伏期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Q:支原体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A: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通常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

  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可类似百日咳样咳嗽。

  部分患者有喘息表现,以婴幼儿多见。肺部早期体征可不明显,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和干、湿性啰音。

  Q:肺炎支原体如何传播?

  A: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它的潜伏期为1-3周,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2、如何区别流感和支原体肺炎?

  流感和支原体肺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如何自行分辨支原体肺炎感染和普通感冒呢?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流感是病毒所致,最主要的症状是高热、咽痛、鼻塞、流体,还有全身酸痛不适与头痛。而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属于病毒,属于微生物的一种,它的感染更为狡猾,初期容易表现为感冒症状让人掉以轻心。患上支原体肺炎不一定出现发热症状,有些患者可能只是低热甚至不发热,但支原体肺炎往往咳嗽较为严重,如果出现低热、长期咳嗽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切莫耽误治疗时机。

  其次,出现不适时,可在医院进行专业的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例如血清抗体检测、分离培养、核酸检测等。

  3、如何预防流感、支原体肺炎?

  在疾病流行期间,做好自我防护非常重要,如:

  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可以显著减少感染的风险以及改善感染后的症状,从而降低接种者感染流感病毒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推荐,6月龄至5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外出时佩戴口罩,归家后要用肥皂和温水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口鼻和眼睛后;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定期清洁和消毒常用物品和表面;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系统,提高抵抗力。如: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的体育锻炼,充足的睡眠等。

  慎用药物。生病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莫擅自服用抗生素类药物。

  呼吸道感染大流行,对大家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切记莫慌张,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及时就诊,明确病因,规范治疗。

  参考信息:

  1、健康中国——流感的病程是怎样变化的?| 科普时间

  2、央广网——难治易复发 支原体肺炎持续流行,我们怎么办?

  3、健康中国——国家卫健委科普:远离流感怎么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