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科创是厚积薄发——《中国企业科创力研究报告(2023)》

2023-12-11 18:15:10      西盟科技资讯   


  自2021年始,这是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连续第三次发布年度《中国企业科创力研究报告》。

  2023年是见证科创力量和奇迹的一年。产业变革仿佛在一夜之间到来:AI迎来iPhone时刻,具形机器人开启元年,卫星互联网服务借道智能手机、智能网联汽车进入生活日常……

  它们得益于科研机构、实验室在基础研究上的突破,更受惠于商业企业的奋力推动。

  有人抓住了机会,也有人慢了一拍。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更多资源投向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甚至再长远一点的源头创新、基础创新。它们意识到,如果走在错误的路上,奔跑也没有用。

  看似突变的创新其实源自漫长岁月的积淀和积累。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8月,一群科学家聚在美国汉诺斯小镇达特茅斯学院的一次会议,是机器学习在几十年里的持续发展演进,更离不开2017年谷歌团队提出的Transformer架构。

  2023年9月,中国电信开通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手机直连卫星业务,是基于在此一个月前华为推出支持短信和通话功能的Mate60手机,再往前则是2016年8月发射成功的天通一号卫星。

  人类就是这样,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企业的科创活动,越来越多地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结合起来,并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方式,进入人类生活,也塑造人类社会。科创力,也成为产品力、品牌力之外,企业竞争发展的重要能力。

  2021年,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拟定了企业科创力评价指标体系,围绕研发投入、研发产出和公司发展三个维度,将评估标准细化为27个具体指标,并搭建了一个超6000家上市企业的中国企业科创数据库,并于每年底发布年度中国企业科创力研究报告。

  2023年,该数据库的入库企业包括截至2022年底运营主体/控股股东在中国的全部A股、绝大部分港股和美股企业,以及中国台交所一家企业(台达电)、部分可提供经第三方审计财报的非上市公司(比如华为)--共计6895家,排除多地上市、去重后有6715家公司。

  从这些企业个体在研发投入、产出和公司发展的指标数值,以及同比增减幅,可以看到企业在自身发展中的科创轨迹,而企业具体指标值与入库企业最高值的比较,推演出来的企业科创指标得分,也可以清楚地看见每一家企业的科创坐标位置。

  从企业个体所属行业、所处地域出发,相应科创指标的累加,又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不同区域、行业的科创态势,窥见其发展的动能与势能。

  当然,企业的科创投入并不会立竿见影转化为营业收入,科创是日积月累,也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超八成企业披露研发情况

  从入库企业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增加研发投入,并愿意主动披露研发投入情况。

  过去三年里,入库企业从6000家增至6895家,多地上市企业去重后也达到6715家,同时愿意披露研发情况的企业数量也在逐年增加,2023年已经突破了5000家,在整体企业中占比已经超过八成,三年提升约5个百分点;披露研发人员的企业占比也超过七成,提升6个百分点。

图1:2021-2023年入库企业数量及科创指标披露情况.jpg

图:2021-2023年入库企业数量及科创指标披露情况

  没有披露研发的企业,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投入研发。部分企业在年报中有描述研发情况,比如介绍其当年研发投入增加值、研发人员情况(研发人员薪资也属于研发投入范畴)等,但并不披露具体研发投入金额。

  比如招商银行(600036.SH)在年报中披露,有研发人员10846人,但大部分金融企业以“金融科技投入”“信息科技投入”“风控技术投入”等来描述,并不单独披露研发投入情况,因无法细化拆解,我们只能将其研发投入指标认定从缺。

  这些增加的披露企业,不仅包括新上市企业,还有一部分既有的港股和美股企业,即使交易所没有强制披露要求,它们也愿意主动披露,向投资人展示企业的发展潜力。

  部分港股、美股企业是在2022年年报中首次披露研发情况,有些顺便还会提到上年的相应数值。比如,新焦点(00360.HK)2022年报首次披露,当年的研发开支为1261.80万元人民币,2021年年报原是没有相应披露的,但2022年报中提及2021年实际研发开支为1503.70万元人民币。

  科创,确实是大势所趋。

  百亿研发规模以上入库企业达41家

  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体量和规模在逐年攀升,2021-2023年入库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及企业数量都在持续增长。特别是百亿研发规模以上的企业,三年前只有22家,但是2023年入库企业已经达到41家。

  如果以欧盟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记分牌每年公布的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2500家企业为参照,2022年千亿人民币的研发投入规模可以排入前十位,百亿人民币研发投入可以排到200位。中国唯一一家千亿研发投入企业华为,2022年的排名是第四(以2021财年的研发投入计)。

  细看入库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分布区间,以千万元规模为分界线,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在持续增长。2023年百亿元研发投入的企业同比新增了13家,增长近半;十亿元企业新增35家,同比增幅达12.82%;亿元和千万元企业数量,也以接近10%的速度在增长。

  从头部企业看,相比上年,入库企业研发投入前100名中,研发投入的最高值从1427亿元(华为)上升到1615亿元(华为),同比增长了13.17%;最低值从29.36亿元(科大讯飞)上升到34.21亿元(万华化学),入围门槛提高了4.85亿元、同比增长16.52%。

  2022年研发投入前100名的平均值为107.70亿元,前100名的总和为1.08万亿元;2023年也分别提升至127.75亿元、1.28万亿元。

  头部企业越来越集中。2021-2023入库企业的数据显示,无论披露研发投入的企业数量、平均值、中位数或总和,都呈明显的上扬趋势,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个体数量、密集程度、投入强度一路水涨船高。

  在按企业总数统计时,我们剔除了注册地在港澳台的企业,子母公司同时纳入统计时仅保留母公司披露的数值。结果发现,2023年度入库企业的研发投入总和依然高达2.29万亿元,在同期(2022年度)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企业研发投入(2.39万亿元)中占比为95.82%;在同期全中国约3.08万亿元的研发投入中占比接近3/4(74.35%)。

图2:TOP100_副本1.jpg

图2:TOP100_副本2.jpg

图2:TOP100_副本3.jpg

图:2023年中国企业科创力TOP 100(来源:“科创坐标”小程序)

  北京上市企业数量跌出前三

  绝大部分省份的入库企业数量和披露研发投入企业数量都在增长,少数省份持平,没有减少的情况。

  广东的企业数量最多,1162家,同比增长数量也最多,增加了78家,整体企业库中超过1/6(17.30%)来自该省。其次是浙江、江苏、北京、上海、中国香港、山东、福建、四川和安徽。

  北京被挤出了前三的位置,应该是各区域2023年入库企业数量最具标志性的变动。本年度它新增了33家企业入库。

  浙江在2022年入库企业新增72家,总数突破700家,超过北京。2023年,江苏也以73家的新增、739家的总量,超过了北京,排在了第三位。

  但北京有23家研发投入超百亿的企业,仍让它研发投入总量位列第一。2023年北京入库企业合计研发投入较上年增加了1068.43亿元,是所有省份中增长最快的。这主要得益于头部企业的数量和研发投入的增加。

  北京23家研发投入百亿元以上的企业,比去年增加了6家,它们的研发投入总和达4466.13亿元,贡献了北京全部入库企业研发投入的2/3。

  它们中主要是央企,共有14家;也有百度、美团、京东、小米、快手等5家来自互联网、消费电子领域的民营企业;以及2家国有企业(院所)、1家地方国企和1家外资企业。

  在南方周末企业科创力数据库中,共有央企538家,其中注册地在北京的就有142家,占比接近两成;入库企业共有41家研发投入百亿元以上企业,其中有一半以上在北京。

图3:2023年入库企业前十省份.jpg

图:2023年入库企业前十省份

  长三角企业科创最活跃

  从各省份企业披露的研发投入金额看,各区域都在持续增长中,仅极少数省份出现同比下降。

  从入库企业地域分布看,它们八成集中在三个主要经济带,其中,长三角地区的企业数量和科创活跃程度更高。

  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的入库企业数量都排进了前十,且增幅喜人,同比合计增加182家,增加数量占到整体的四成以上(42.33%);入库企业合计2277家,占这所有省份总量的1/3(33.93%);有披露研发投入的企业1991家,占比达36.58%。

  粤港澳大湾区(广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入库企业同比增加了83家,增加量占整体的19.30%;入库企业合计1508家,占比超过两成(22.54%);有披露研发投入的企业1029家,占比则不到两成(18.91%)。

  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入库企业同比增加了79家,增加量接近整体的两成(18.37%);企业合计1321家,占比接近两成(19.75%);有披露研发投入企业1089家,占比略超两成(20.01%)。

  本年度,上海入库企业研发投入总和超过浙江,排进了前三的位置。不过,它们同期双双突破2000亿元大关,且在过去两年里的差距都在50亿元左右,并没有拉得太开。

  各省份企业披露的研发金额落差不小,若以千亿、百亿、十亿及以下三个层级区隔,入库企业研发投入超千亿级的省份,依然是5个。其中山东省已经突破了900亿元关口,与下一位序的省份拉开300多亿元的差距,成为未来最有希望晋级第一梯队的选手。

  百亿元投入的省份,新增了1家云南。山西与百亿研发规模只差了不到1亿元,明年大概率也能成功晋级。

  加大研发投入的企业,两倍于收缩的企业

  从整体入库企业的营收看,亏损和盈利的比例大致都在1∶1;但从研发投入金额和研发人员两个指标看,加大研发力度的和收缩的企业比例是2∶1。

  入库企业中,约有一半的企业(2931家)营收同比下降,其中仍有1067家企业选择继续加大投入研发。越来越多的企业都看到了科创与研发的重要性,不研发、不科创则没有未来。

  •注:以上内容摘自《中国企业科创力研究报告(2023)》;具体企业科创得分及其在总榜、行业和区域的排名等数据来源于小程序“科创坐标”。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