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6 15:08:31 龙讯财经网
近日,人工智能ChatGPT 横空出世,引得网友们争先恐后去领略它的超高情商和强大的沟通能力。一时间,类似“ChatGPT未来会替代人类吗?”“哪些职业会被ChatGPT替代”等话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尽管距离人工智能实现完全应用还尚有时日,但是AI不断地自主学习也让职场人体会到了被追赶的压力。而处于行业变革的重要时代,自强不息的职场人也需要不断砥砺自身,通过提高自己不断实现社会价值。
那么,究竟有哪些岗位技能成为职场进阶的必要法则呢?我们又究竟需要做什么来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水平呢?本文参考科锐国际《2023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以下简称“报告”)相关数据和信息,从岗位需求窥探人才职业技能需求现状。
水涨船高的专业技能需求
步入十四五规划中盘阶段,我国企业迎来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高速发展、前途光明的蓝海行业,还是积极转型、增质提效的成熟行业,都对人才硬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数字化转型为例,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数字化转型人才缺口明显,技术与数据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攀升。目前,我国数字化转型职能的人才技能需求主要集中于数据治理、数据分析、转型规划、技术架构、信息安全等方面。随着各行业企业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数字化团队在企业内部备受重视,相关人才薪酬涨幅普遍在20%左右,对相关职业技能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相关岗位更是成为抢手的“香饽饽”。当前,我国新能源领域目前还未有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支撑行业飞速发展,无论是蓬勃发展的国内市场,还是作为未来重要方向的海外市场,都存在着大量人才缺口。当前,新能源相关产业岗位对运营、产品、研发人员技能的需求最为紧迫。其中,高级BMS硬件工程师、电池材料工程师等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薪资跳槽涨幅达到40%,可见具备相关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有望得到良好的发展前景。
同时,在乡村振兴的国策之下,未来农业发展同样离不开高学历、高技术的相关产业人才。报告显示,当前,高学历人才、综合性人才、具有外企背景的专业人才、高段位农艺师、细分品类专业农业贸易人才及资深研发人才成为农业板块热门人选,具备如土壤改良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薪酬涨幅甚至最高可达50%。
不可或缺的岗位“软实力”
不同于硬实力,人才的软实力一般被定义为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性格品质等这些无法具体呈现,却对职场发展至关重要的非技能型能力。据报告显示,当下人才市场除了岗位必需的专业硬技能之外,人才的项目全流程管理能力、跨部门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软技能”也备受重视,“复合多能,软硬兼长”的人才成为企业的青睐对象。
“只要你努力工作了就一定会被认可”的思想,早已不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和竞争愈发激烈的职场,像工作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这些由非智力因素构成的多维度软实力,在当今社会扮演的角色日趋重要。往往很多职场中“有识之士”最终未能成功的原因,往往是自身的“软件”没能跟上时代潮流。他们或单打独斗,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或临渊羡鱼,缺少脚踏实地的品质;或迎难而退,缺少逆流而上的执着……软实力的匮乏导致这些人才最终与成功失之交臂。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企业在创新驱动领域的投入只增不减,同时具有前沿专业技术“硬技能”与成熟管理经验“软技能”的高精尖人才成为引领战略推进与业务变革的“掌舵手”。无论是新能源海外销售总监、政府事务总监等重社交沟通技能的岗位,还是类似工业互联网CTO等技术类尖端岗位,对于沟通技能和管理技能的要求较高,薪资涨幅均可达到30%左右。可见,“一专多能,一人多用”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下人才市场的热门需求。
供需两端打造复合型人才
早在2021年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就曾提出: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要发挥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由此,足见复合型人才在当今社会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目前已经成为发展的人才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面对的时代奔涌的激流,员工与团队需要“同步升级”,提升供需两端的平衡性,以适应新的业务要求和市场竞争。
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科锐国际认为,人才在追求过程中也需要把握市场动向,在精进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打造能力“多面手”,让自己在面对不同行业与岗位时拥有更高的灵活性,从而抵御更多不确定风险。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在夯实硬实力的同时,实现软实力的积极发展,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同时,世有名马,仍会骈死于槽枥之间。报告还指出,在人才主要需求愈发倾向稳定性的当下,企业在吸引人才的过程中,更需要主动的清晰向人才展现公司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凸显文化和价值观,增强人才未来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同时,团队应当拒绝画饼充饥,通过明确奖励制度、通过正向引导激发员工潜力等方式,帮助人才明确并践行自我,让职场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