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国际母语日:多语言教育是变革教育的必要条件

2023-02-22 09:57:47      头条新闻网   


  自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国际母语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

  2023年国际母语日的主题是“多语言教育:变革教育的必要条件”,以母语为基础的多语言教育能促进使用非主要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土著语言的人群学习和融入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语言在发展、确保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间对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多种语言有助于发展包容性社会,让多种文化、世界观和知识体系共存并相互促进。

  全球40%的人口无法以他们所说或理解的语言接受教育。但是,随着人们对多语言教育尤其是在早期教育时期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以及更加致力于推动多语言教育在公共生活中的发展,这项教育正在取得进展。

  英语成为传播中国文化重要载体

  英语作为传播最为广泛的国际语言之一,其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宽广的交流空间,这种观点逐渐成为英语教育的共识。当前,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国外对中国的认知还未跟上中国的快速发展与变化,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我们的了解还不够。

  因此,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断深入认同,英语学习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每个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会成为传递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强调母语学习并非否定外语学习,两者并不冲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中国依然需要外语来准确认识世界,与世界各国合作沟通,向世界学习先进的经验。进入新时代,外语更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途径,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新时代对外语的要求更高了。

  “类母语学习”为掌握英语提供方法论

  与此同时,英语学习也可以通过模拟“母语环境”,将母语学习过程应用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让第二语言的学习变得更为简单和自然。“自然母语学习法”的代表性理论是由美国语言教育家Stephen D. Krashen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自然母语学习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语法翻译法的学习方法。它借鉴了婴儿学习语言的经验,放弃了讲解词汇和语法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习者沉浸在类母语的学习环境中。并通过刺激多种感官,让学习者自然领悟语言的含义,而非直接翻译。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时,是类似于母语一样的条件反射,可以脱口而出,而不需要先用母语思考表达什么,然后再在脑中翻译成外语才能说出来。

  Krashen建议掌握自然母语学习法的路径有:建立外语思维、建立图像和声音的联系、潜移默化形成语感、创造更多可理解的输入环境等。

  数字科技助力打造“类母语英语环境”

  在数字科技时代,上述理念已能够在各类技术的加持下实现产品化。如教育科技企业托普朗宁在此理念的基础上推出了“iEnglish 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iEnglish精选了25000册英文原版书籍及海量图片、音频、视频等,通过海量输入潜移默化地建立外语思维。系统中的材料均为英语原版经典内容,包括绘本、故事、小说、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还原真实英语环境的复杂场景,为孩子创造可理解输入环境,并建立图像和声音的联系,引导孩子进行海量可理解性输入与输出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轻松习得英语。

  在母语环境中,由于年龄、地区、性别等因素,每个人的发音都不相同。为了更好地模拟真实的英语听力环境,系统内拥有数百位英美母语外教原声发音,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避免孩子对单一口音的依赖,更好训练听力。通过数百外外教的伴读、纠音,iEnglish可以解决家长发言不准和无法辅导孩子的问题,从而自然培养纯正英语口音。

  处在全球化的世界,新时代对外语学习的要求更高了。掌握英语不仅是为了升学,对中国新兴一代来说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中国将在全球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语言学习的视角来看,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强调母语的基础性作用,还要要学好第二语言,还要了解多方文化,构建新时代语言和文化的桥梁。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