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以“智”赋“能” 南京走向AI迭代深水区

2025-11-10 16:30:45      中华网   


  累计选树100个人工智能应用标杆、推广100项优秀智能产品……从数字赋能到模式创新,走过十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助力江苏加快推进实现“江苏智造”。11月27日—29日,2025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将于南京举办。11月6日,记者深入亿嘉和科技、小视科技和南京强思数科等企业,近距离感受南京企业如何以技术赋能,搭建全球智能制造“交汇场”。

  “三头六臂”的特种机器人打响“南京名片”

  智能制造,机器人是标配。作为全国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南京拥有众多工业软件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涵盖了智能电网及电力系统、工程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嘉和”)就是其中一家。

  在位于雨花台区软件谷南园的亿嘉和展厅,一台“虎头虎脑”的黄色机器人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这款特种机器人名叫M100巡检机器人,应用在地铁车辆检修。别看它个头小,在地铁日常检修方面可发挥了大作用。它能够精准拍照识别螺丝松动和异物附着,整体识别率超过96%,大大减轻工作人员工作量还能进行分级处理。”亿嘉和董秘张晋博介绍。

  随着技术的升级迭代,亿嘉和新款TR100车辆巡检机器人提升了越障、识别、定位性能,隧道巡检机器人、室内巡检机器人等也将逐步引入地铁场景。

  除了轨交领域的机器人研发,亿嘉和还推出商业清扫机器人、共享充电机器人、高压电带电作业机器人、变电站无人助手等,这些多样化的智能机器人产品和设备正在能源、交通、医疗和清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的老朋友,张晋博表示,亿嘉和的发展离不开省、市政府和客户的大力支持。接下来将在康养领域推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以帮助老年人进行慢性病管理。同时携手合作伙伴加大海外拓展,如商业清洁和能源产品的出海。

  AI赋能视觉成为“鹰眼”守护安全

  如何通过AI赋能让摄像头成为具有“穿透力”的“千里眼”?

  在山西某矿山园区,小视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视科技”)利用多种定制算法赋能的摄像头产品,成功解决了“偷煤”问题。

  “有些司机会在车里故意放很多水,出门岗时把水替换成煤堆,这样称重时看不出问题。我们在门岗处安装摄像头,通过AI视觉的体积算法计算矿车重量的遗留多少,一旦达到阈值,会联动车闸报警,从而必须把煤堆卸干净才能出闸,减少了跑冒滴漏的出现,挽回了不少损失。”小视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周吉祥说。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视觉领域的先行者,小视科技相继突破多项技术攻关,能够有效应对复杂光线条件、严重遮挡场景、高速运动模糊及微小目标识别等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其中多项核心指标已达国际领先水准。

  得益于AI技术的先进,小视科技的相关案例已入选工信部、安监局等国家级典型案例荣誉。在工业制造方面,小视科技同样致力于“看得懂、判得准”。截至目前,该公司智能制造产业化产值已累计数亿元,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工业视觉大模型的场景适配性,让AI更懂制造业的细微需求,其次通过构建行业知识增强的多模态大模型,让AI不仅能识别图像,更能理解工艺、辅助决策,最终构建能够自主演进的智能制造系统。此外,我们也将积极参与标准建设,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周吉祥说。

  AI重建技术拓宽“数字孪生”应用边界

  在流程工业领域,数字孪生工厂的深度应用始终被两大难题掣肘:建模精度与成本如何平衡、建模技术与实际应用存在脱节,不少模型仅停留在表面展示,难以满足工厂的深度运维管理和改扩建需求,这严重制约了数字化技术在流程行业应用的深度释放。

  现在,这个问题有了新解法。就在今年,南京强思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思数科”)重磅发布的“流程工业高精度三维智能建模”为流程工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这项新成果在实际应用中会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强思数科CFO杨一曦介绍,“比方说现在客户需要进行存量工厂设施的数字化,需要搭建三维模型,但建模环节本身存在成本高、周期长、建模效率低的问题。我们的AI智能重建技术采用激光扫描和人工智能生成三维模型的技术,逐步替代传统工程师的人工投入进行作业。目前的技术水平已经可以帮助企业降低50%的成本,大幅缩短交付时间、降低差错率。”

  记者了解到,这项技术的应用,建模精度误差严格控制在2毫米以内,满足工业级严苛标准。并且交付质量在效率、精度、成本三大核心指标上,实现质的飞跃。

  作为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强思数科打造了南京市工业数字孪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担任江苏省工业元宇宙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

  种下一棵树最好的时候,是现在。不止强思数科,当前,南京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已涵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等产业链各领域,集聚了出门问问、硅基智能等人工智能企业和南钢、南瑞、埃斯顿等人工智能应用企业,发布了应用于消费、医疗、交通、电力能源、工业制造等领域超90个大模型。

  2025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依托这一重要窗口,南京的人工智能企业必将乘风而上,为推动产业强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