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10:27:06 西盟科技资讯
近日,“女子体检10年未见异常却患癌症”的案例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与忧虑。对此,爱康国宾在声明中表示:爱康医疗团队已完成对张女士的历年体检报告与档案的核查,并聘请外部专家协助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确认爱康对张女士的肾脏检查不存在瑕疵,报告结论与肾脏超声检查实际情况一致,不存在对于肾脏检查漏诊或误诊情况,进一步确认爱康无责。爱康愿意接受第三方权威机构的鉴定,并为此承担一切责任和法律后果。
人们不禁疑虑:为何被称为“沉默杀手”的肾癌能在常规体检中“隐身”?常规体检难道形同虚设?面对这种隐匿性强的恶性肿瘤,公众究竟该如何正确进行肿瘤筛查?为此,记者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余虓教授进行专访。
肾透明细胞癌不是“小透明”,超七成肾癌都是它
“如果把肾脏比作人体的‘过滤工厂’,肾透明细胞癌就是工厂内部‘叛变者’——这些本应兢兢业业工作的细胞突然失控增殖,形成恶性肿瘤。”余虓教授介绍,肾透明细胞癌因在显微镜下呈现独特的透明状而得名。这种癌症堪称肾癌中的“绝对主角”,每10个肾癌患者中,就有七八个是这种类型。
它的危险之处在于“表里不一”。早期可能毫无征兆地潜伏多年,不少患者是在体检做B超或CT时偶然揪出这个“沉默杀手”。而一旦进展到晚期,患者可出现血尿、腰侧疼痛、消瘦乏力等表现。此时肿瘤往往已具备较强的侵袭性,更容易向肺、骨等部位扩散。
早期肾癌无症状,那每年体检有意义吗?
余虓教授表示,肾脏深藏于腹腔后部,被脂肪和肌肉重重包裹,早期肿瘤生长几乎不会惊动痛觉神经。更棘手的是,肾脏具有惊人的代偿能力——即便部分功能受损,血肌酐等常规指标依然可能正常,让抽血化验难以捕捉蛛丝马迹。
此外,常规体检中的腹部B超也面临局限,肠道气体干扰、脂肪层遮挡等使得早期的小肿瘤极易被误判为“良性囊肿”。更令人无奈的是,不同于肝癌有AFP、前列腺癌有PSA这类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肾透明细胞癌仿佛一座“封闭堡垒”,其生物学特性导致几乎不会向血液释放可被常规检测识别的特征性物质。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都是通过体检彩超或肺部CT偶然发现肾脏占位。”因此,余虓教授提醒,对于常规体检中发现的肾脏区域异常,一定不要忽视体检报告中提示的“建议专科随诊”字样,进一步明确诊断,早筛早诊早治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肾癌早筛的正确姿势:精准体检+症状警觉+生活化防癌
面对肾透明细胞癌这一狡猾的对手,余虓教授为高风险人群(长期吸烟者、肥胖者、透析患者、免疫低下者及有家族史者)开具筛查“处方”:基础防线是每年一次泌尿系统B超+尿常规检查,这两项简单无创的项目是捕捉早期异常的“第一道网”;其次是症状警觉,当出现间歇性全程无痛血尿、持续腰部酸胀、莫名消瘦乏力(半年减重>5公斤)、新发高血压(尤其年轻患者)时,要引起警惕;生活化防癌同样关键,掐灭手中香烟,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尤其腹型肥胖),严格管理血压,减少加工肉摄入,这些生活化的小改变能显著降低患癌风险。“体检不可简单‘走过场’,选对项目、读懂身体信号、高危人群精准防治,才能真正让这个‘沉默杀手’无处遁形。”余虓教授表示。
爱康集团自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每年为近800万人提供健康体检服务,通过体检发现最终确诊的癌症患者每一年超过 1.5 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