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渤海晨光下,大连车联网产业创新绽放

2025-07-14 12:37:54      中华网   


  当渤海湾的晨光点亮智能网联的经纬坐标

  当海创周的创新基因与车联网的产业脉搏同频共振

  当英才岛激荡起车联网产业变革发展的澎湃力量

  ……

  7月10日,第26届海创周·车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对接会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英才岛拉开帷幕。这场以"智联未来·驱动创新"为主题的产业生态对接会,犹如一组精密的产业齿轮,将政策东风、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完美啮合。

  车联网产业,作为高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已形成涵盖智能座舱、5G通讯、车载卫星导航等全链条的产业集群,产业营收规模达80亿元,集聚从业人员近2万人。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的科研支撑,高新区吸引了奇瑞、吉利智联、东软等120余家车联网分会成员单位扎根发展,其中智能网联软硬件中国百强供应商中有7家在此设立研发机构,并在车载无线终端、智能座舱域控等领域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尤为突出的是,大连在千亿级智能座舱细分市场稳居第一梯队。如今,本田、特斯拉等跨国企业的入驻,更标志着高新区已构建起涵盖研发设计、核心部件、系统集成的国际化产业生态圈,为"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力引擎。技术破壁·生态重构

  一汽(北京)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刘朝阳以《对座舱智能化下半场趋势的思考》点燃思想引擎。他指出:“当硬件配置内卷达到临界点,情感化交互与场景化生态将成为竞争分水岭。”通过展示红旗座舱的3D数字孪生系统与AI管家服务,揭示“软件自研-平台化-迭代进化”的黄金三角定律,更在现场首发搭载大模型的FAW·OS前瞻视频——全场见证“机械空间”向“情感伙伴”的质变跃迁。

  富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经理杨鹏飞则剖开产业硬核《软硬分离趋势下多域融合控制器的思考》。在“舱驾一体”渗透率将达80%的产业洪流中(2025-2030年预测数据),他提出融合控制器的“八大技术攻坚战”:从芯片选型到安全架构,从散热设计到动态DBC通信。更以富赛舱驾融合平台为例,展现“One Box”向“One Chip”进化的技术路线图,其独创的五级软硬解耦合作模式,为车企提供从硬件底座到AI算法的“模块化拼图”。

  大连中科创达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铭聚焦《汽车智能座舱AI新体验探索》,直面智能化核心痛点:AI算力需求激增与传统架构瓶颈。为此,中科创达推出“AI Box+滴水AIOS”的灵活架构:基于高性能芯片的智能算力盒子提供高达每秒254万亿次计算的独立算力,即插即用,适配各级车型实现“AI平权”。“滴水AIOS”则构建完整AI操作系统,集成主流大模型并通过OpenAB协议高效协同座舱域控。张铭现场演示了该方案赋能的革命性场景:增强哨兵模式、停车记忆Agent、GUI Agent,生动诠释了“端云协同、软硬一体”如何将座舱升级为“懂场景、会进化”的智能伙伴,实现“让每台车都享智能便利”的愿景。 数字基座·人才沃土

  大连豪森软件有限公司PLM资深专家贾吉用硬核数据说话。在《PLM驱动效率革命》案例中,四维图新通过PLM系统实现设计数据自动关联,BOM搭建正确率达100%,工程变更效率提升71%。“这不是简单数字化,而是重构研发基因”——贾吉展示的系统实时看板,让项目进度偏差归零、交付质量提升20%,印证“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是开发出来的”这一工业箴言。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李宝军以《多学科交叉牵引的大工智能车辆工程与人才培养》为题,展现高校在智能化浪潮中的“育才破壁”之道。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A类学科及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顶尖平台,李宝军重点介绍了其智能车辆工程专业的独特优势:构建“人工智能为驱动、车辆为载体的多学科强交叉融合”新体系,课程设计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树为标杆。面对智能驾驶核心挑战,他分享了团队两项突破性成果:自主研发的穿戴式脑机接口精神疲劳监测系统及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节能优化技术。李宝军特别强调“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现场展示了凌魂车队作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的成功案例,生动诠释了大工如何融合“知识、能力、素质”,为智能汽车产业锻造兼具前沿攻关力与工程实践力的“未来创新领军人”。 生态协同·智联启程

  《大连车联网产业地图》成为生态协同的关键注脚。这份由车联网分会牵头编制的产业导航图,首次系统梳理了100余家车联网企业的核心业务、技术优势与产业链定位,清晰勾勒出区域产业全景。通过精准刻画企业在不同维度的差异化布局,该地图将有效引导错位发展与优势互补,从根本上构建起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协同壁垒。

  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代表直面产业深水区,从政策扶持到技术攻关,再到区域协同,聚焦大连车联网产业的核心机遇与挑战。圆桌交流指出,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的推动、国产化替代加速的趋势以及大连深厚的软件基础与人才储备,共同构成了产业腾飞的关键机遇;与此同时,行业亟需突破创新能力瓶颈、破解人才流失难题,并推动本地企业加速从“外包服务”向“产品化解决方案”的转型升级。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破局之道在于政企学研多方协同: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需通力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共建产业生态;尤其要联合培养契合产业需求的本土化人才,并助力本地企业对接国内外产业链资源,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创新是核心驱动力,差异化是生存之道,生态协同是未来方向;人才是根本支撑,必须通过校企合作筑牢本地人才根基;企业则需加快角色转换,从任务承接者蜕变为解决方案与产品的主动输出者。

  当暮色浸染英才岛,渤海湾的波涛正呼应产业变革的潮声。这场汇聚政、产、学、研四重奏的生态对接会,已为大连车联网产业标注新航标——以软件定义汽车为舵,以多域融合技术为帆,在这片创新热土上,中国智能网联的巨轮正驶向深蓝。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