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 16:02:53 中华网
“要是海底捞有包间就好了。”西安顾客老张的一句话,在三个月后成为现实,西安真的开了一家海底捞“包间店”。15个大小不同的包间,更适合对私密性要求比较高的商务宴请、家庭聚会、团建聚餐等场景。“说改就改”的门店升级,源自海底捞内部一条特殊的创新通道——抱团大会,顾客意见直通海底捞高管。
在海底捞,创新从来不是老板拍脑袋的决定,而是让一线员工成为主角。从店长到服务员,每人都能提创新点子,一旦采纳,不仅可以得到相应奖励,还能以员工名字命名服务。创新道路上,海底捞不仅做到了“与人不同”,更做到了“与己不同”。
河北沧州的一对95后新人,因原定酒店突发停业,将婚礼搬进了海底捞。门店服务员不仅兼职当起了婚礼策划师,还策划了舞狮表演、互动游戏,让宾客边涮火锅边抢捧花。这场意外走红的火锅婚礼,直接催生了海底捞的“婚礼定制服务”。
四川绵阳的服务员发现老顾客频繁分享马拉松动态后,自掏腰包准备了泡脚盐、定制相框,甚至将跑者照片打印成纪念品。这些看似“不合理”的服务,实则源自海底捞内部一套成熟的创新机制:自下而上的提案奖励机制。
海底捞董事会副主席周兆呈在“2025中国餐饮产业节”上表示,海底捞对创新没有学术性的限制,也没有非常苛刻的界定,只要符合“与众不同”或“与己不同”标准,能够提升顾客体验的创新点子,都予以认可。
“自下而上”的创新生态,让海底捞在1300+家门店、年接待4亿人次的规模下,依然能保持服务细节的持续升级。毕竟,在餐饮这个“卷生卷死”的赛道里,能持续让顾客发出“居然还能这样”的感叹,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