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9 15:45:26 快讯
文/李明
凌晨3点15分,重庆市某化工厂的警报划破夜空。监控屏幕上,5号厂房角落的温度曲线正在急速攀升——185℃、240℃、307℃……但没等值班员按下手动警报,杨远德先生研发的“智能控制技术的消防自动化系统”已经完成了全套应急操作:切断电源、启动惰性气体灭火、同步将3D疏散路线图推送至238名员工的手机。“从发现异常到控制火势,只用了76秒。”事后消防报告里的这行字,正是杨远德先生深耕消防科技二十多年的注脚。
(图为杨远德先生)
消防建筑行业作为现代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肩负着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建筑结构复杂性提升,这一行业正面临技术升级和应用扩展的双重压力。火灾防控技术从传统单一设备向智能化综合系统的转变,标志着行业的巨大进步。然而,挑战依然存在。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及大型综合体等复杂环境对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技术创新虽能降低风险、提高响应速度,却仍需突破标准化建设、跨区域协同以及公众意识提升等方面的瓶颈。对此,杨远德先生以多年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见解。
当代消防建筑行业的痛点与破局之路
在杨远德先生看来,当前消防建筑行业所面临的挑战远比想象中复杂。城市化带来了建筑数量的激增,尤其是高层建筑和大型综合体的涌现,使传统消防设施显得捉襟见肘。无论是火灾预警还是灾后评估,效率低下和漏洞频发成为突出问题。与此同时,电气故障、人为疏忽和材料易燃性等多样化风险因素增加了火灾防控难度。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单位将消防系统视为“附属品”,导致设备老化与维护不足现象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不仅提升了火灾发生概率,也加剧了灾害后果的严重性。此外,消防建筑行业技术更新缓慢、智能化水平较低,传统的手动操作和单一监测手段难以满足现代建筑的需求。面对这些痛点,杨远德先生做了一件让同行惊讶的事——他把十年间的火灾事故报告铺满整个会议室地板,蹲在其中寻找规律。“所有答案都藏在细节里。”他说道。正是这种偏执,催生了他突破性的技术方案。
建筑安全是责任,更是使命
对于杨远德先生而言,建筑安全不仅是职业选择,更是一种使命。2020年某商场火灾后,杨远德先生蹲在焦黑的配电房前,用螺丝刀拨弄着熔断的电路板:“传统烟感器在这里就像近视眼——等它报警,火早就窜上三楼了。”这场事故促使他带队研发了可实时监测设备状态的物联网模块。“消防没有99分,要么100要么零分。”杨远德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工作中,杨远德先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将最新的消防技术和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实际操作中。他认为,消防建筑的设计必须兼顾功能性与安全性,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让他更加明确了责任所在——不仅要满足规范要求,更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设计出真正以人为本的建筑方案。这种信念贯穿于他的职业生涯,成为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杨远德先生实地考察消防工程改造项目)
筑牢安全防线,以创新思维推动消防建筑领域迈向新高度
杨远德先生认为:“消防建筑的核心不仅是技术的运用,更是对生命的尊重与责任的践行。”他始终坚信,真正的专业价值在于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安全保障,同时通过不断探索新技术、新理念,为行业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作为2023年“全国消防工程建设技能评比大赛”的专家评委,他不仅展现了深厚的专业造诣,更以严谨态度和独到见解赢得了业内广泛认可。他强调,“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生命,每一次创新都是对未来的承诺。”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致力于将实践经验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力求在提升建筑消防安全性能的同时,推动行业标准的完善和技术的革新。
采访结束时已近午夜,杨远德先生突然打开手机展示实时监控——重庆市某储能电站的消防系统正在自动巡检。“看,这些绿点代表安全,但我们的目标是让红点永远不出现。”屏幕微光映着他发红的眼睛,这个总说“技术没有感情”的人,此刻声音却有些发抖。
展望未来,杨远德先生对消防建筑行业充满信心,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他认为,智能化与绿色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未来的消防建筑不仅是安全的守护者,更是科技与生态的完美结合体。“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载体,而消防则是生命的守护者,”他说道,“我们不仅要让建筑更安全,还要让它们更智慧、更环保。”在他看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推动智能消防系统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大幅提升建筑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同时,绿色建材与节能技术的普及将使消防设施更加可持续,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以“用科技守护生命,用绿色点亮未来”为职业信仰,杨远德先生期待整个行业携手共进,推动消防建筑迈向更安全、更智能、更环保的新时代,为社会创造持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