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12:26:29 中国财经时报网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称之为人。”
——Bob Dylan
我第一次最早了解智能吉他还是在2021年底。
当时我去了福州三坊七巷旅行,偶遇了林宝馨。福州是一座靠海的城市,空气中处处都弥漫着淡淡的海风气息。林宝馨的嗓音温柔清澈。她手中拿着的就是那把恩雅NEXG2。
此前,我认为智能吉他都是伪命题。正经人谁用这玩意?
B站UP主林宝馨使用NEXG2陈楚生联名款弹唱
真正让我从内心改变看法的,其实是一场饭局上的一场辩(chao)论(jia),双方辩手分别为音乐圈和互联网产品圈。这忽然让旁观的我意识到:这玩意儿,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1、“时代在变”——恩雅乐器的欢喜与忧愁
尽管智能乐器在传统音乐圈备受质疑,但市场的“口嫌体直”已经用销量给出了爆款答案。
林宝馨使用的NEXG是上一代的爆款,而真正引爆这一代智能吉他市场的,是Sonic。
它几乎为爆款而生,智能调音、内置音效、APP教学、便携设计等功能,精准击中用户痛点。
我大学时,曾经学过一段时间的钢琴,没过多久就放弃,原因真的特别简单。我是工科生,没有任何音乐基础,“KTV麦霸”的水平也仅仅是因为“天(bu)赋(yao)秉(bi)异(lian)”。复杂的指法、音阶和乐理,真的是初学者的三座大山了。
所以,市场真正需要的,是门槛低、个性化、像玩游戏般“过瘾”、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练习的乐器。而Sonic正是凭借这些特质成为了爆款。
当然,反方辩手自然也提出了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其一,传统手工乐器被认为拥有“灵魂”,每一把都因材质和工艺的微差展现独特音色。而智能乐器因工业化、标准化的流程,被质疑缺乏温度与情感。
其二,音乐创作本质上是个性化表达。随着智能技术普及,音乐是否会因“标准化”而失去创作的自由?
这些质疑并非无的放矢,究竟是否如此,后文自见分晓。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音乐从未真正属于普通人
两千五百年前,荷马和萨福创作诗歌,旨在让更多人听到,与现代民谣音乐无异,皆为表演和传播而生。
真正让音乐传播发生巨变的,是鲍勃·迪伦。
1959年,他退学后前往纽约,创作了《Blowing In The Wind》。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之为人。”
这首歌突破了传统的诗意表达,带来了深刻的精神批判。而这一切不必言说,因为“答案在风中飘荡”。
他的音乐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是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另一位深受其影响的狂热粉丝,用科技彻底改变了音乐的传播方式。
2006年的iPod广告中,鲍勃迪伦出演。
2000年,盗版猖獗,音乐行业岌岌可危,急需合法且便捷的解决方案。
2001年,乔布斯推出iPod,其伟大之处在于两年后上线的iTunes音乐商店。它以99美分出售单曲,彻底重塑了数字音乐的商业模式,实现了“随时随地,千首歌曲装进口袋”的梦想。
但音乐的演奏依旧是一场非平权的游戏。并非每个家庭都能培养出艺术天才,高昂的学习成本仍将音乐创作与演奏垄断于精英阶层。而智能乐器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限,让音乐回归其原始形态,人人都能创造与参与。
有人说,智能乐器没有灵魂。但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标准化,却并没有限制个性化表达,反而为更多人打开了创作的大门。拥抱科技,不是丢失灵魂,而是寻找新的表达方式。
“一场暴雨铺天盖地将至”——国产乐器的弯道超车
2011年,全球乐器市场依旧被美、德、日传统巨头主导,国产厂商在低端市场艰难求生。然而,以恩雅为代表的国产力量,已悄然萌芽。
2016年,恩雅推出全HPL材质的X1尤克里里,开启了国产乐器的材料革命。
次年,恩雅发布smart U1K智能尤克里里,用LED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启乐器智能化。
2019年,NOVA系列一体碳纤维吉他问世,标志着材料革命的成熟,为国产吉他冲破欧美品牌垄断提供了新路径。
2021年,NEXG智能音响吉他发布,将集成音响、效果器、声卡等功能融为一体,智能乐器迈向新高度。
2023年,Sonic智能电吉他亮相,自带音响设计,结合数字科技与经典乐器,乐器智能化再度突破。
2024年,Cyber G发布,内置AI效果器与可编程音色系统,3秒上手,乐器迈入“自动驾驶”时代。
而恩雅10月14日开售的新品Inspire灵感系列智能电吉他还要更酷一些!24品的轻薄琴柄设计,贴合用户习惯。内置15W大功率音响、可蓝牙播放伴奏,也可静音练习,续航超过10小时。无线智能操控,可配合无线踏板使用,可玩性也更强。
所以,在前两天,这款吉他和恩雅在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上成功“出圈”啦!
恩雅的持续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更在于新需求的开拓。它像“小米”精通营销,像“大疆”追求易上手的智能理念,像“特斯拉”优化供应链,像“苹果”重构科技与人的互动。这家中国公司,真酷!
4、“答案在风中飘荡”——音乐行业的AI时代
在AI的推动下,音乐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智能乐器通过互动和反馈,打破了传统演奏的界限,技术与艺术交融,音乐表演步入新维度。
AI不仅成为音乐创作的灵感来源,还赋予普通人作曲能力,重新定义了创作边界,推动风格与形式创新。
音乐教育在智能化教学中变得高效个性化,音乐从专业走向大众,人人都有机会成为音乐家。
或许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未来的答案,仍在风中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