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15:28:34 西盟科技资讯
(通讯员 赵垠旭陈逸轩 徐展轩 钟佳洛 张桂力)近日,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432名大一新生,在系主任姚思嘉、副主任王佳玉、张德智以及王一淳、龚丹、马佳丽、黄亚洲、雷悦、王保曦、曾龙等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走进湖南省雨花非遗馆——湖南小菌子科技有限公司非遗直播基地,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专业见习活动。这是一次走出校园的实践教学,更是一场将专业知识与千年文明深度联结的“寻根”之旅,同时也是一堂生动的“行走中的文化课”。

上午八点,学生在班主任与专业老师的组织下,分批分组有序抵达。雨花非遗馆作为拥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等二十余项资质的综合性文化平台,早已敞开大门迎接师生。这里是非遗的展示窗口与守护地,更是一座借助直播电商与校企合作,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重焕生光的“创新工场”。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首先走进雨花非遗综合展示馆。堆字牌匾背后的匠心、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绚烂……百余项非遗项目静静陈列,无声讲述着历史的厚重。互动猜灯谜环节,传统谜题与现代镜像技术巧妙结合,迅速点燃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拉近了他们与非遗文化的距离。

一楼的环形展区里,非遗不再是书本中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知、可品味、可互动的生动存在。古法酿造的醇香、南一门糕点的甜香、芷江酸萝卜的酸爽,交织成一片引人入胜的味觉氛围。而“馨中世”服饰的古雅、“爱莲女书”的玄妙、“槿轩堂国医”的药香、刘上四泥书的朴拙,共同构建出一个层次丰富的文化空间,让学生们在沉浸中完成了一次从感官到心灵的深度体验。
本次见习的高潮出现在二楼的“香道”主题课堂。和合香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喻均华先生亲自授课,为同学们阐释“和合”的深层内涵——“和”是修心去杂的功夫,“合”是香料配比的艺术。他对比了中西方调香理念的差异,并现场演示品香礼仪与心法。当他专为橘子洲头创作的“橘州飘香”在空气中徐徐散开,同学们凝神静气,在一呼一吸间,体味着传统香道难以言喻的层次与意境。

领略非遗的深厚底蕴之后,实践环节随即展开。湖南省小红书电商运营中心团队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内容扎实的运营实战课。负责人首先分享了公司“赋能人才、商业与产业”的初心与理念。随后,讲师从账号定位讲起,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如何打造“文化科普+生活美学”型人设,如何运用“文化故事+视觉冲击+互动设计”打造爆款笔记,并讲解了流量运营的底层逻辑与关键词布局技巧,现场还布置了以“非遗香”为主题的笔记创作任务。
商务部与运营专员则带领同学们进入直播实操环节。他们清晰拆解了主播、场控、运营等岗位职责,并精心设计了以“非遗香道的现代玩法”为主题的直播流程。多名同学踊跃上台,在真实镜头与流量面前演练话术、调控现场、分析数据,完成了从课堂学习到市场实践的关键跨越。

随着相机快门声最后一次响起,一张张满载收获的笑脸被定格,这场以“香”为媒的见习活动圆满落幕。但学生们带走的,不仅是萦绕心间的余香与手机中的影像,更有一份深刻的体悟:非遗,并非陈列在玻璃柜中的静态标本,而是流淌于历史长河中的“活态”智慧。它启示未来的传媒人——不应仅仅复制过去,而要像调香师那样,以“和”的智慧去芜存菁、传承根本,以“合”的魄力融会贯通、勇于创新。

这,正是新时代传媒学子肩负的使命:以镜头、文字与创意为舟,做文化的摆渡人,让古老文明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声,让民族之美与智慧在时代变迁中历久弥新。此次见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正是多方协同的“双向奔赴”,让432名学子同时触摸到文化的厚度与行业的脉搏,也为学校“产教融合、文化育人”写下了生动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