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5 17:30:10
近日,北京鞍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鞍石生物”或“公司”)科创板IPO获受理,成为又一家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冲刺资本市场的创新药企。在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鞍石生物采用的标准彰显了监管层对创新药企的包容与支持,更折射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从研发导向向商业化转型的重要趋势。
行业赛道前景广阔,差异化竞争把握增长机遇
从行业来看,中国MET-TKI药物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灼识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MET-TKI药物的市场规模约为6亿元,预计将以40.8%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至2035年的272亿元,这一增速远高于医药行业整体水平,证明该细分领域是一个新兴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国内已有五款MET-TKI药物获批上市,除伯瑞替尼外,还包括和黄医药的赛沃替尼、海和药业的谷美替尼、德国默克的特泊替尼及诺华的卡马替尼,这些药物均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直接分流市场需求。其中,首个在中国获批上市的选择性Ib型MET-TKI赛沃替尼的获批时间是2021年6月,而鞍石生物的伯瑞替尼是第三个在中国获批上市的Ib型MET-TKI,首次上市的时间是2023年11月。
在这一竞争格局下,鞍石生物的伯瑞替尼是唯一一个在两种肿瘤(非小细胞肺癌和脑胶质瘤)、三个适应症上得到获批的MET-TKI。凭借其在脑胶质瘤等适应症上的独特优势,以及成功纳入医保目录带来的支付优势,形成了差异化的市场竞争策略。对于鞍石生物而言,能否在迅速增长的市场中凭借产品特色和商业化能力占据足够份额,是其实现长期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资本结构持续优化,融资突破助力长远发展
鞍石生物的资本运作和融资历程展现了专业投资机构对其创新价值的认可,也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融资历程来看,2024年12月,鞍石生物完成B+轮股权融资,新增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和北京市大兴区产业发展基金两大股东,投后估值达52.50亿元,而2023年完成的规模达10亿元的B轮融资,吸引了国投招商、IDG资本、贝恩资本、凯辉基金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参与。这些融资动作为公司的研发和运营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鞍石生物近几年获得的融资支持在资本市场非常亮眼,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这家创新药企发展前景的看好。
此次科创板IPO拟募资24.5亿元,其中19.5亿元将投向新药研发项目,5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这一安排体现了鞍石生物在推动管线研发与维持经营稳定性之间的平衡考量。从公司当前的资金状况来看,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为5.29亿元,成功上市融资对鞍石生物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不仅能够缓解资金压力,更能为公司推进研发管线和扩大商业化规模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对此解读认为:"创新药企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上市获受理,表明资本市场对创新药企的支持政策仍在延续,监管层在审慎前提下为具备核心技术的生物医药企业开放了融资通道。"
鞍石生物从研发型企业向商业化阶段的成功转型,印证了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对于创新药企的支撑价值。此前备受争议的亏损问题,随着伯瑞替尼在医保放量下的销售增长,以及后续管线的逐步推进,将用“烧钱换研发”到“自我造血”的成长路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