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21:05:32 西盟科技资讯
从橄榄绿的军营到书香满溢的校园,从武警战士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子,身份的转变从未改变他奋斗的底色。他就是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3 级电子信息工程 4 班学生刘一征,一名服役两年的退役复学青年,现担任图书馆社会实践基地负责人,凭借“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 的信念,斩获 20 余项国家级、省级、校级荣誉,在“立德、立学、立能、立身、立足” 的成长道路上,书写着属于退役学子的青春答卷。
一、立德为基:军旅底色铸信仰,红心向党建新功
“两年武警生涯,教会我的不仅是纪律与担当,更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回忆起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服役经历,刘一征的眼神格外坚定。服役期间,他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训练中锤炼意志,在执勤任务中践行使命,两次获评 “优秀士兵”,这份军旅印记也成为他复学后立德修身的精神坐标。
复学进入湖南信息学院后,刘一征始终以党员标准约束自身,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在第 46 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中,他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实践活动,凭借优异表现获评 “优秀学员”。他深知 “立德” 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在校园里看到垃圾会主动捡起,遇到同学有困难会主动伸出援手,参与志愿活动时总是冲在前面。“军营教会我‘责任’二字,现在我要把这份责任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一件小事里。” 刘一征说。
二、立学为要:退役复学补短板,竞赛赛场展锋芒
刚复学那会儿,刘一征坦言自己面临 “理论基础薄弱” 的难题 —— 两年军旅生涯让他暂时脱离了校园知识体系,面对《高等数学》《电路分析》等专业课程时,一度感到吃力。但军营里培养的 “不服输” 精神,让他没有选择退缩。“勤能补拙,只要肯花时间,就没有赶不上的差距。” 他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周末更是把大部分时间留在图书馆,啃课本、做习题、看网课,把碎片化时间都“缝”起来用于学习。
从组建团队到查阅文献,从撰写方案到反复修改,刘一征总是团队里最 “拼” 的那一个——为了完成第十六届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杯” 电工数学建模竞赛的作品,他和队友连续 3 天泡在教室,每天只睡4小时;为了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他多次往返于实验室与指导老师办公室,反复打磨项目细节。最终,他先后斩获:
国家级荣誉:2024年7月第十六届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杯” 电工数学建模国家级二等奖、2024年6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立项;
省级荣誉:2024年12月第六届湖南省大学生智能科技导航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2025年8月 “用英语讲好湖南故事” 短视频大赛省级一等奖、2024年 6 月第十一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省级银奖、2024年12月 “一校一书阅读推广活动”优秀读书报告省级二等奖;
校级荣誉:2024 年12月“正大杯”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校级一等奖等。
“每次竞赛都是一次‘练兵’,就像在军营里的考核一样,只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负自己、不负团队。” 刘一征说。
三、立能于岗:学生工作练本领,服务师生显担当
“退役后回到校园,我想做的不仅是学习,还有服务更多人。” 基于这份想法,刘一征主动参与学生工作与社团活动,在岗位上锤炼能力、贡献力量。目前,他担任图书馆社会实践基地负责人,主要负责组织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学术讲座筹备、读书分享会策划、图书整理志愿服务等。
为了办好一场读书分享会,他会提前两周调研同学们的阅读兴趣,精心挑选分享书籍;为了保障学术讲座顺利进行,他会提前与主讲嘉宾对接流程,反复检查场地设备,甚至提前模拟现场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在他的统筹下,图书馆社会实践基地先后组织学术讲座、读书分享会6场,参与师生超300人次,获得一致好评。
除此之外,他的“服务清单”还有很多:2023 年10月,他加入“读者协会”,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策划;2024年9月,作为湖南信息学院新生教材发放志愿者,他提前熟悉教材发放流程,在发放现场耐心为新生讲解教材领取注意事项,一天内完成了几千余名新生的教材发放工作;同期,他还承担了新生入学引导任务,带着新生熟悉校园环境、办理入学手续,用细致的服务缓解新生的陌生感。
“在部队里,我们讲究‘团结协作、高效执行’,现在做学生工作也是一样 —— 只有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才能真正服务好大家。” 刘一征说,一年多来,他累计组织和参与学术讲座、读书分享会等十余场大型社团活动,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立身实践:志愿奉献践初心,回馈社会显担当
“军营教会我‘奉献’,复学后我想把这份奉献延伸到校园之外。”课余时间和假期里,刘一征始终秉持 “回馈社会”的理念,积极投身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行动践行退役士兵的初心与担当。
迎新季,他穿着志愿者马甲,在学校门口帮新生搬运行李,引导新生办理报到手续,一天下来衣服被汗水浸湿好几次,却从不说累;新学期伊始,他参与教材发放志愿工作,从教材清点、分类到发放,每一个环节都认真负责,确保每位同学都能领到准确的教材;此外,他还参与了学生社区美园行动、政策宣传等志愿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 400小时,参与志愿活动100余项次。
“每次参与志愿活动,看到大家的笑容,我就觉得特别有意义。” 刘一征说,无论是在军营执勤,还是在校园做志愿,本质上都是“为他人服务”,这份初心他会一直坚守。
五、立足奋发:感恩奋进续华章,逐梦未来再出发
“在湖南信息学院的这两年多,我实现了从‘士兵’到‘学子’的蜕变,也收获了全方位的成长。” 回顾复学后的时光,刘一征感慨万千。他说,这份成长离不开学校“三全育人”体系的滋养 —— 课堂上,老师耐心解答他的疑问,帮他补齐理论短板;实践中,学院为他提供竞赛指导、社团平台,让他有机会展现自己;生活里,辅导员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帮他解决遇到的困难。“特别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
而面向未来,他计划继续深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方面巩固专业理论基础,争取在学业上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另一方面,他想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更多科技创新项目,努力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退役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我会用双倍的努力回馈母校的栽培,以勤勉踏实的姿态开启新篇章,在持续自我突破中书写无愧时代的青春答卷。”
从军营到校园,从士兵到学子,刘一征用纪律诠释担当,用奋斗点亮青春。他的故事,不仅是一名退役复学学生的成长史,更是新时代青年“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