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天启星座”受邀亮相中国航天日,卫星物联网悄然崛起,万亿市场价值即将井喷

2023-05-06 11:42:19        


  众所周知,按使用对象,互联网可以分为“人联网”和“物联网”。我们普通消费者用户使用的手机等应用,都属于“人联网”。而物联网的话,主要是政府或企业用户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场景使用。

  此外,卫星物联网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卫星”。这几年,卫星通信的话题热度极高。但是,大家主要讨论的是手机卫星通信,比如我们使用的智能手机的各种地图APP,也借助了卫星信号的传输。其实,相比手机卫星通信,卫星物联网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在覆盖面还是发展历程上,都是更加值得关注的。

  这两年,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随着物联网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基于卫星通信的万物互联,开始走向了公众视野。

万物互联触发的发展新路径

  在4月24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航天日”上,由国电高科构建的卫星物联网“天启星座”,率先展示了一系列应用于新能源、电网、煤炭、油气、能源消费及数字能源生态等领域的实践成果,再次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发展路线开拓思路。

  据了解,“天启星座”是我国首个投入使用的卫星物联网系统,由38颗低轨卫星组网,实现全球通信,通过分散于全球各地的终端,构建覆盖全球的物联网数据服务系统,可提供“空天地海、四位一体”的应用服务,即便在天空、海洋、岛屿,沙漠以及偏远的乡村、山地等地区,也可通过卫星实现互联。

  “天启星座”系统的原理,在于通过分散于全球各地的终端上传信息进行采集、传输、汇集、处理,通过卫星回传至信息中心,经过分包处理后分发给相应的行业用户,可在短时间内获取分布在全球广域的终端数据,是一种基于天基系统的新型实时短数据收发系统。通过即时采集监测全球万物小数据,覆盖全球的低轨卫星物联网解决数据链路问题,感知世界,聚沙成塔,还原地球的真实数据原貌,是实现真正的“数字中国、智慧地球”的最佳手段之一。

卫星物联网的应用价值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地球,虽然名叫“地球”,但实际上是个“水球”。地球表面的71%是海洋,只有29%才是陆地。即便是在陆地,人类建设了那么多年的通信网络,也只不过覆盖了陆地面积的20%。而海洋的,我们更是只覆盖了5%。换言之,整个地球的表面,只有不到10%的面积,有网络信号覆盖。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覆盖率这么低,我们凭什么“互联万物”?在没有地面通信系统信号覆盖的地方,想要开展物联网应用,该怎么办呢?

  这就是卫星通信的意义所在——借助卫星物联网的广覆盖能力,弥补地面通信系统的不足,实现更广阔的连接。

  基于卫星通信的短信、上网业务,可以服务户外旅游、探险科考、航空航海,比如卫星物联网的几个典型案例:

  ●资产管理

  企业都有自己的资产,需要对资产进行监测和管理。

  有些企业的资产分布较广,可能在偏远地区(例如戈壁地区的油田、深山里的水电站等)。采用人力前往巡查,会产生较大的成本。而传统蜂窝基站,又覆盖不到。

  这时候,就可以让数据采集终端通过卫星通信,及时上报企业资产的数据和状态。

  车船追踪,甚至飞行器追踪,也是资产追踪管理的一种。通过交通工具上的物联网设备,可以让管理者随时知道车、船、飞机的位置,及时发现是否存在异常。

  ●地质灾害预测

  这几年地质灾害频繁,例如地震、山体滑坡等,对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山体滑坡

  事实上地质灾害发生前,都会有一些例如抖动、山体位移等征兆。这个征兆靠人力很难察觉,但通过安装检测设备,自动上报监测到的抖动信息、位移信息,就可以提前进行灾害预警,减少损失。

  而监测点一般都比较偏远,且都是室外露天场所,非常适合采用卫星通信技术。

  现在城区很多危险品爆燃事故,其实也可以通过卫星通信进行监测。监测点设置有害气体传感器,及时上报异常即可。

  ●农林应用

  现在很多农林牧渔场景都是规模化运作,面临着大面积、远距离等问题,同时农业场景对环境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实时对温湿度、土壤成分等进行严格监测。很明显,矛盾产生了。人力所能采集到的数据不仅在准确性上有待考究,同时效率低、成本高。所以,卫星物联网成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的新思路。

  在畜牧业场景,对大量的牲畜进行放牧,也可以借助卫星物联网,防止牲畜走失。

  野生动物保护、重要植被保护,道理也是一样。卫星物联网可以大大提升保护效率,降低成本。

  总而言之,卫星物联网的应用还有很多。几乎在所有行业,都可以找到落地场景。

  大家会发现,物联网应用有一些普遍特点,例如分布广、节点多、露天场景多、通信数据量小、对时延不敏感等。这些特点,都与卫星通信极为匹配。正因为如此,卫星物联网正在快速崛起,成为行业重点推动的方向。

  截至目前,天启星座卫星物联网已涉猎8大行业16个领域,包括国家电网、集装箱、海洋牧场、煤炭水文、智慧农业、智慧林业、生态环境和石油管道等,但在可预见的未来,该技术所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仍存在巨大开发空间。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