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9 11:38:47 西盟科技资讯
2025年10月28日,全国首家以市场化合伙制实体运作的湾创技术经理人事务所在广州举行首批合伙人聘任仪式,8名高级合伙人与10名合伙人组成的核心团队集体亮相。这不仅标志着全国首个实体化、市场化运作的成果转化合伙平台的关键人才拼图正式完成,更在一个更宏大的叙事背景下,预示着一个新职业群体的崛起和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与此同时,由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下称“大湾区中心”)倾力打造的“湾创中试平台”的正式上线。这标志着大湾区中心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技术经理人”三大核心支柱已然构建成型,一个旨在系统性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的“全矩阵体系”浮出水面。
这场“人才与平台”的同步集结恰逢其时。在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强调“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一场关乎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关系”重塑的深刻变革,正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上,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系统化的逻辑悄然发生。
顶层设计的号角已经吹响,而如何将实验室里的创新火种,真正燎原于产业的广阔天地,正是“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大湾区中心此番“组合拳”,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最接地气、最深刻的回应。它试图破解的,已不再局限于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而是通过体系化的制度创新,从根源上激发创新全链条的内在动力。
从“最初一公里”到产业化坦途:大湾区中心的全矩阵解法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领域面临着“死亡之谷”的困境—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巨大鸿沟,转化效率不高、路径不畅、激励不足成为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痛点。传统的服务模式往往是碎片化的、点对点的,缺乏一个能贯穿始终、协同作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大湾区中心以前瞻性的眼光,洞察到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闭环的、协同的生态系统。历经数年布局,其“全矩阵”体系如今已清晰可见,它由三大关键创新模块组成,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一条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完整通路。
前瞻布局:以“概念验证+种子投资”点燃“最初一公里”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成果转化的漫长链条中,如果源头的项目缺乏商业可行性验证,后续投入再多也可能是徒劳。湾创中心深刻理解这一点,并早已在“概念验证”这一“最初一公里”上进行了深耕。
其创新之处在于,它没有停留在简单提供验证服务的层面,而是开创了“概念验证+种子投资”的创新组合模式。2024年,大湾区中心牵头起草的《概念验证中心建设规范》于2024年9月24日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为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提供规范指引的团体标准,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开信息)。
更具实质性突破的是“概念验证点燃资金”的设立。在2024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技术经理人峰会上,大湾区中心联合国内早期科技成果转化风投机构力华投资,共同启动了这支基金。该基金精准地解决了早期科技成果融资难的核心困境,其运作模式极具创新性。
此外,大湾区中心的这一模式不仅在理论上创新,更在实践中快速落地。2024年11月13日,“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其模式在重点产业领域的垂直深耕。其影响力甚至辐射至全国,其在武汉设立的分支机构—汤逊湖科技创新中心,也成功入选2025年度武汉市概念验证中心备案名单,并成为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标准化基层站点,彰显了该模式的可复制性和领先性。
激活核心引擎:以“真合伙制”重塑技术经理人价值
无论是概念验证的“点燃”,还是中试平台的“架桥”,都离不开一个核心角色——技术经理人。他们是串联起技术、资本、市场和人才的“超级联系人”。然而,长期以来,技术经理人行业普遍存在“机会撮合主义”的中介模式,从业者收入不稳定、缺乏归属感,高端复合型人才严重稀缺。
“湾创技术经理人事务所”的成立,正是为了从根本上破解这一“人”的困局。其核心革命,在于引入了纯粹市场化的“真合伙制”。“传统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多是‘点对点’的牵线搭桥,而合伙制能实现‘网对网’的生态联动,”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一语道破其核心 。
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技术经理人的从业形态,将其从“打工者”或“中介方”,提升为与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并肩的“科创合伙人”。其“合伙、合规、合理、合情”的四“合”原则,清晰地勾勒出这场模式革命的轮廓:
合伙 (Partnership):这不是雇佣,而是事业共同体。合伙人不再是“打工者”,而是事务所的共同所有者。这意味着他们将深度参与事务所的战略决策,并从整体的、长期的成功中分享超额收益。这种模式超越了单个项目的提成,将个人利益与平台发展深度绑定,实现了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
合规 (Compliance):在法律与政策的框架内,设计清晰、透明的收益分配方案。无论是服务佣金、股权激励还是合伙人分红,都在合规的前提下进行,确保了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避免了灰色地带可能带来的风险。
合理 (Reasonable):价值分配的核心是“按贡献分配”。事务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量化技术经理人在市场需求洞察、转化路径规划、团队尽职调查、股权架构设计直至项目投后管理等全链条中的贡献值。无论是前端的市场开拓,还是中台的路径设计,亦或是后台的技术支撑,每一份付出都有其对应的价值回报,实现了对“智力资本”的公允定价。
合情 (Considerate):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长跑”。合伙制不仅提供了高风险、高回报的上升通道,也通过平台的生态体系为合伙人提供了稳定支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情报+全国协作网络”的赋能 ,事务所为合伙人提供源源不断的业务场景和工作机会”,降低了个人独立开拓业务的风险,让技术经理人能够更专注于发挥其专业价值,这是一种极具人文关怀的制度设计。
正是这种从“短期交易”到“长期共生”的转变,让湾创的合伙制充满了吸引力。它承诺的“真金白银”,不仅是现金回报,更是一种基于长期价值创造的股权和事业归属感,这对于吸引和留住最顶尖的复合型人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体系协同的宏大图景: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
体系协同的宏大图景: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
当概念验证、中试平台和技术经理人这三大模块被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时,一幅“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宏大图景便徐徐展开。这不再是三个独立的工具,而是一个相互赋能、高效协同的作战体系。
在这个闭环生态中:
一个源自高校实验室的早期“硬科技”发现,通过全国协作网络被发现,进入概念验证阶段。在这里,由“点燃资金”支持,在“科创合伙人”团队的辅导下,完成初步的技术和市场可行性分析。
一旦验证通过,掌握全局的技术经理人便开始扮演“总设计师”的角色。他们利用AI引擎在湾创中试平台上筛选、匹配最合适的中试资源,为该项目量身定制一套“中试能力封装方案”,指导项目团队高效、低成本地完成从小试到工程化开发的全部过程,制造出符合市场标准的样品。
在中试成功后,这位技术经理人将继续利用其合伙人网络和湾创中心的资本资源,为项目对接下一轮融资和产业化落地伙伴,直至其成长为一家高成长的科技领军企业。
整个过程,从概念到成果,再到产品和公司,都有专业的人(技术经理人)、专业的钱(点燃资金)和专业的平台(中试平台)在全流程陪伴,将科学家从繁琐的商业事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科研创新。这就是“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真正魅力—它用体系的力量,让创新的不确定性逐渐变为确定。
结语:一个职业的新生,一个伟大时代的序幕
从“概念验证+种子投资”的前端点火,到“中试能力封装”的中端加速,再到“技术经理人合伙制”的全程领航,大湾区中心构建的“全矩阵”体系,为中国如何系统性地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提供了一个逻辑自洽且高度创新的“湾区解法”。
今天,科技成果转化正在告别单打独斗的“游击战”时代,迈向体系协同、生态联动的“集团军”作战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源自大湾区的创新“生产关系”,将为“十五五”时期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注入一股强大而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