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

国产时序数据库 IoTDB 全程护航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试验、发射及北邮双星数据管理

2025-05-20 11:11:24      中华网   


  北京时间 2025 年 5 月 17 日 12 时 12 分,由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的天仪 29 星、天仪 34 星、天仪 35 星、天仪 42 星、天仪 45 星(北邮二号)、天仪 46 星(北邮三号)共 6 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高性能国产时序数据库,IoTDB 为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试验提供了高效数据管理支撑,同时为天仪 45 星(北邮二号)和天仪 46 星(北邮三号)提供了卫星间的数据互备份、星地数据协同、不定期关机场景下数据的断点恢复与续传等能力,实现星-星数据协同与星-地数据协同。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试验:IoTDB 驱动高效存储与分析

  朱雀二号改进型为我国首款采用全过冷加注的双低温液体运载火箭,面向低轨和太阳同步轨道任务,正逐步成长为服务中国商业航天主力市场的核心产品。在持续优化基础上,遥二火箭相较首飞型号进行多项升级,其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了整箭任务适应性。

  在复杂航天试验场景中,发动机试车数据采集频次高,并需要长期存储、支持多维交叉分析。此前,蓝箭航天使用专用二进制文件存储发动机监测数据,虽然满足单次试验数据记录需求,但分散存储的文件格式导致跨试车周期的数据关联分析效率低、大规模文件协同管理复杂。

  2022 年起,蓝箭航天引入 IoTDB 构建统一时序数据平台,实现试验数据的实时入库、集中存储和统一编目,消除数据孤岛。目前,IoTDB 为火箭发动机热试车数据的接入和存储提供了稳定支撑,其便捷的处理与分析能力为火箭发动机热试车任务顺利完成提供重要保障。

  发动机研发中心某位工程师评价:“过去需要 3 名工程师坐在一起一下午完成的分析,现在午餐时间就能自动生成报告,还能直接对比半年前的数据,这是我们研发数字化进程的里程碑。”

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

  2.北邮二号、三号卫星:IoTDB 助力太空数据管理新突破

  作为我国算力星座的首创者,天算星座是北京邮电大学发起并主导建设的开放开源卫星研究平台,旨在使全球学术界能够使用实际卫星进行太空实验,推动卫星计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继“天算星座”的首颗主星北邮一号后,北邮二号与北邮三号卫星为“天算星座”二期的首批卫星。其集成了自主研制的多项载荷及应用系统,将星间网络、星地网络和传统的地面网络三网合一,为应用层提供无感的卫星网络服务。天算星座二期将重点围绕空天计算、6G 网络、智能遥感等多个前沿领域开展创新研究,为我国开展 6G 空天信息基础设施和太空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北邮二号、三号卫星

  继北邮一号后,作为北邮二、三号双星的核心软件载荷,IoTDB 在卫星任务中提供了两大支撑:

  支持两卫星星间交换监控数据:管理卫星的 CPU 负载、温度、电压等测点数据,并通过双活架构建立星际双副本传输,实现星间数据实时同步,构建高可用太空数据库。基于自研时序数据标准文件格式 TsFile 建立的高效数据传输链路,能够在有限计算资源环境下,稳定支持数据断点续传,保障数据完整性。

  支持卫星监控数据高效下传至地面:星上 IoTDB 利用 TsFile 压缩技术将数据无损压缩,借助流处理插件将数据实时下传至地面站。地面 IoTDB 通过文件自动监听装载功能,实时监听地面下行目录新增文件,并快速 load 至数据库,供大屏监控展示,实现星-地无缝数据协同。

IoTDB 在北邮二号、三号的整体应用架构

  此次朱雀二号改进型火箭与北邮双星任务的圆满成功,不仅验证了国产时序数据库 IoTDB 在航天级场景中的卓越性能,更为时序数据库技术在太空领域的深度应用开辟了新路径。面对我国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的新机遇,IoTDB 将持续优化航天领域数据管理方案,期待与航天产业链各环节伙伴深化合作,共同构建覆盖火箭、卫星、空间站自主可控的全域数据管理体系,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更智能、更可靠的数据基础设施,让每一份太空数据都能创造更大价值,让“中国力量”翱翔太空。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